亦作朱岙市。即今浙江三门县西南二十二里珠岙镇。原属宁海县。清光绪《宁海县志》卷3:朱墺“一、六(日)市, 同《旧志》。距城六十三里”。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源出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西北流入象州县境,于运江镇北注入柳江。《清史稿·地理志》柳州府象州:“北:运江,上承仁义、下里二江,西流注之(柳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北运江。明
明置,属永宁卫。在今四川兴文县南新坝乡东南,东距叙永县四十里。《明史·程信传》:成化间,征讨戎县山都掌族,“南宁伯毛荣由李子关”。即此。在今四川省兴文县东南。明成化四年(1468年),平“都掌蛮”,贵
即今吉林九台市北苇子沟镇。《吉林乡土志》:“本屯南临一小沟,两岸苇芦丛生,每届秋日,因风瑟缩,形成本地之奇景,又为当地之特产,因以名屯。”
①即灵关道。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水经·沫水》:“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至越嶲灵道县。”郦注:“灵道县一名灵关道,汉制夷狄曰道。县有铜山,又有利慈渚。”②西魏改仇池县置,属顺政郡。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十里北流江东岸。明、清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双威。明、清时置巡检司治此。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十五里,当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水经·江水注》: “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 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三十余里沃洲山麓寨岭村。《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南路军拔贼(裘甫)沃洲寨”。即此。见“沃洲山”。
亦作舒班多、说板多、硕板多。即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原系喀木地。清宣统二年 (1910)于硕般多设理事官管辖,翌年设硕督县。
唐代汉文史籍中偶对吐蕃的泛称。《旧唐书·吐蕃传》:“西戎之地,吐蕃是强。”此泛指今西藏及藏族各聚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