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鄄城县

鄄城县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汉属济阴郡。三国魏属东郡。西晋属濮阳国。北魏为濮阳郡治。隋属东平郡。唐、宋为濮州治。明洪武二年 (1369) 废入濮州。1931年析濮阳县黄河以东地复置,属山东省。徙治王堌堆,即今鄄城县治。


在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相邻。属菏泽市。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78.4万。辖8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鄄城镇。春秋卫鄄(甄)邑,《春秋》庄公十四年(前680年):“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即此。秦置甄城县,治今县北旧城。西汉改为鄄城县,属济阴郡。三国属东郡。晋属濮阳国。北魏属濮阳郡。北周鄄城县为濮阳郡治。隋属东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濮州,治鄄城县。北宋因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景泰三年(1452年)以河患,迁濮州于王村,即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清属曹州府。1912年濮州改濮县。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曹濮道,1928年直属省。1931年分濮县黄河以南地区复置鄄城县,治今县址。1940年建立鄄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郓西专区。后几经更改,于1944年建冀鲁豫行政区八专区,鄄城属之。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8年属济宁专区。1959年属菏泽专区(1967年改地区)。2000年菏泽地区撤销,属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北面濒临黄河,境内还有箕山河、临濮沙河、鄄郓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为主。特产青山羊、大黄牛、中药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是中原油田的组成部分。工业有食品酿造、纺织、有机化工、医药等厂。京九铁路穿越县境东南部。临商、鄄郓、滨郑、鄄兖等公路穿越县境。战国时期著名的“城濮之战”即发生在此。曹魏黄初三年曹植曾任鄄城王。


猜你喜欢

  • 汾阴县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十六国前赵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复置汾阴县,属北乡郡。治所移至今古城北。北周改属汾阴郡,移治今万荣县西南宝井村。隋开皇初属泰州,大业初属河东

  • 圣阜山

    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北二十里。《元和志》卷14定襄县:“圣阜,今名圣人阜,在县东北二十里,石上手足迹犹存。”《方舆纪要》卷40:“其山挺然孤峙,上有温泉,圣阜水出焉。”

  • 邓家坝堡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吉阳关”条下:“县南三百里为邓家坝堡。……成化以后增置,为控驭之所。”

  • 碧潭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南新店市对岸,新店溪西岸山脚之下。水深而碧,故名。南岸岩壁凿有蹬道下至船泊处。还有1937年建铁索吊桥,长约200米,横跨潭面。西侧有碧潭幸福乐园等。下游碧潭大桥连接两岸,至新店市街

  • 安众塞

    在今山西朔州市北。《方舆纪要》卷44朔州:安众塞“在州北。唐会昌三年,回鹘乌介可汗犯塞,振武节度使刘沔与天德将石雄出云州,走马邑,抵安众塞,遇敌与战,败之”。

  • 临汾宫

    隋大业年间建,在今山西汾阳县东。《方舆纪要》 卷42汾州府: 临汾宫在 “府东十五里,隋大业四年建以避暑,盖据文湖之胜而为之,亦谓之汾水行宫”。

  • 扬梁

    又作杨梁。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三十里。《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 以报晋之取郑也”。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年)

  • 观鸡水

    在今河北丰润县北。《水经·鲍丘水注》:巨梁水“出土垠县北陈宫山,西南流径观鸡山,谓之观鸡水。……其水又西南流,右合区落水。水出县北山,东南流入巨梁水”。

  • 听松石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金莲池上。横卧寺内,石长六尺,上镌唐李冰阳篆文“听松”二字。皮日休《惠山听松庵》诗:“松子声声打石床”, 即此。

  • 凉封县

    即梁封县。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