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鄂尔多斯部

鄂尔多斯部

明、清蒙古诸部之一。明成化间(1465—1487),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称 “鄂尔多斯者,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 (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立白屋八间)。即以蒙古语Ordos (汗之宫帐) 为名,明译阿尔秃斯或袄儿都司。正德四年 (1509),达延汗平定鄂尔多斯酋领叛乱之后,封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 (亲王),驻镇其地。巴尔斯博罗特长子衮必里克袭封济农,领鄂尔多斯万户,乃尽封诸子于其境,形成多个小领主。其后济农势衰,受制于土默特部顺义王,明末又被察哈尔林丹汗役属。崇祯七年 (1634) 林丹汗败亡后,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及诸台吉率部归附后金,获准仍驻牧故地。清顺治六年 (1649) 分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曰左翼中旗 (又称郡王旗)、左翼前旗 (又称准格尔旗)、左翼后旗 (又称达拉特旗)、右翼中旗 (又称鄂托克旗)、右翼前旗 (又称乌审旗)、右翼后旗 (又称杭锦旗); 乾隆元年 (1736) 增置一旗,曰右翼前末旗 (又称扎萨克旗)。七旗并属伊克昭盟。1958年扎萨克旗与郡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猜你喜欢

  • 洋林寨

    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洋林。清有把总驻此。

  • 嘉利泽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南。明 《寰宇通志》 卷111: 嘉利泽 “在嵩盟州东南十五里,方围百余里。水溉民田,鱼供民食,故名”。少数民族语称罗婆泽。因在杨林东北,故又称杨林泽或杨林海子。县境有西湖,此又曾称东

  • 野山关

    一名野厢关、野三关。明嘉靖年间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明史·地理志》 巴东县: “南有野山关巡检司,本治石柱,隆庆四年更名。”

  • 大母桥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一说在今青海乐都县西南。《魏书·吐谷浑传》:世祖拓拔焘“诏晋王伏罗率诸将讨之,军至大母桥,……慕利延走白兰”。

  • 厨北县

    隋开皇六年 (586) 改落丛县置,属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开皇八年 (588) 改为鸣水县。

  •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升金齿卫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永平、施甸等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及中甸县。嘉靖元年 (1522) 复为卫。

  • 施口市

    一作西口。即今安徽肥东县南、南肥河注入巢湖处之施口。1912年 《安徽省全图》: 庐州 (今合肥市) 东南有施口。

  • 一作蔑、姑蔑。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春秋公羊传》: 隐公元年 (前722) 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即“蔑”。

  • 乞伏泊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资治通鉴》:隋开皇十九年(599)征突厥都蓝可汗,高颎军“至族蠡山,与突厥遇,交战七日,大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

  • 乌撒递运所

    明初置,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