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郢州

郢州

①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 置,治所在夏口城 (后称郢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以下的汉江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其后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鄂州。

②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置,治所在安南县(今河南叶县南)。十八年 (494) 改为南中府。

③北魏正始元年 (504) 改司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 (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县。南朝梁大通二年 (528) 改为北司州。

④北魏永安三年 (530) 侨置,治所在安阳郡(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陡沟镇)。东魏天平四年 (537)改为义阳郡。

⑤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置,治所在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隋大业初改为竟陵郡。唐初复为郢州。贞观元年 (627) 废。十七年 (643) 复置,移治京山县 (今湖北京山县)。天宝初改为富水郡。乾元初复为郢州,治所在长寿县 (今钟祥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京山二市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改为安陆府。


(1)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置,治今河南叶县南。辖境约今河南省叶县、舞阳一带。寻改置南中府。(2)北魏正始元年(504年)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约今河南省信阳市一带。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改名北司州。(3)北魏永安三年(530年)置,治慎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辖境约今河南省正阳县一带。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废。(4)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荆、湘、江、豫四州置,治汝南县(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区约今湖北省钟祥以下的汉水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省沅江流域以北地区。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鄂州。(5)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治长寿县(今钟祥市)。唐辖区约今湖北省钟祥、京山二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安陆府。(6)渤海国置,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北、依兰县南。辖境不详。辽废。


猜你喜欢

  • 竹围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南玉井乡东北约二里。为高山族大武垅社地。1915年噍吧哖事件后, 日军诱捕无数爱国志士关押于此。

  • 莲蓬山

    又名连峰山。亦作联峰山。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海拔153米。为一游览胜地。《清一统志·永平府一》: 连峰山 “渝水经其西入海”。

  • 龙洞溪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龙洞乡龙洞水。《寰宇记》卷148夔州奉节县:龙洞溪“在州西一百里。《舆地志》云:永安宫西有南乡峡,峡西八十里有溪,溪中有灵寿木,此即是龙洞溪,善酿酒之村也”。《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

  • 北郏县

    东魏兴和中侨置,属恒农侨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 歇马营

    在今河南尉氏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开封府二》: 歇马营 “金哀宗尝驻跸”。

  • 均口

    ①即今福建建宁县南均口乡。清有把总驻此。②即今湖北丹江口市。《水经·沔水注》:“均水于县入沔,谓之均口也。”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当古均水入汉水处。《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年)桓温伐前秦,“

  • 谹山隘

    在今江西广丰县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谹山隘在 “县西南三十里,谹山之阳。西北五里接上饶县之高洲寨,西四十里出锄狗洋达封禁山,最为要害”。

  • 旗峰

    亦作旗峰山。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3海丰县: 旗峰 “在县东百九十里。山状如旗,半枕海 上,东南夷入贡,望此为表识”。

  • 鼋头渚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之滨、南犊山西端。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上,形如实入湖中的鼋头,故名。1918年开始建园,先后辟有横云小筑、郑园、退庐等。1933年版姚逸云编 《京沪路旅行指南》 载: “出蠡园,

  • 保大军

    唐上元元年 (760) 分邠宁节度置渭北节度使,属关内道。治所在坊州中部县 (今陕西黄陵县东南)。建中四年 (783) 徙治鄜州 (今陕西富县)。领鄜、坊、丹、延四州。相当今陕西子长、延川以南,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