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郑州市

郑州市

1928年析郑县城区置,属河南省。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1931年裁入郑县。1948年复置。1954年为河南省会。


简称郑。在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446 平方千米(市辖区944平方千米)。人口661万(市辖区239.8万)。辖二七、中原、金水、管城回族、上街、惠济6区和中牟县,代管荥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5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西周为管国,春秋为郑邑。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治成皋(后改汜水县,今荥阳市汜水镇)。《郡县释名》河南卷上:郑州“周管叔鲜封于此。有管仲城,后为郑国。州从国名也”。开皇十六年置管城县,置管州。大业二年(606年)废管州,移郑州治管城;三年改为荥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郑州、管州,郑州治虎牢城,管州治管城。贞观元年(627年)废管州入郑州,七年郑州移治管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崇宁四年(1105年)郑州建为西辅郡,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贞廞四年(1216年)改管城县为故市县,后复名管城县。明洪武初废管城县入郑州,属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河南省;十二年复属开封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郑州为郑县。1928年析郑县县城置郑州市,1933年撤销。1948年复设郑州市。1952年郑县撤销,并入郑州市和新郑、中牟二县。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此。1958年开封专区所属荥阳、巩县、密县、新郑、登封五县划入,1961年五县复归开封专区。1971年开封地区荥阳县划入,1983年开封地区撤销,所属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五县划入。1991年巩县改巩义市。1994年新郑、登封、荥阳三县改市,密县改新密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平原过渡区,黄河流经北部边缘,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市郊农产以小麦、玉米、稻、棉花、油料作物、蔬菜为主。特产“黄河鲤鱼”。矿产有铝土、煤、耐火黏土、水泥灰岩、铅、锌、石棉等。有纺织、机械、冶金、电缆、化学、卷烟、电力等工业,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铝产地。京广、陇海铁路,京珠、连霍高速公路,107、310国道及郑永、郑南等公路经过。有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商城遗址、二里岗遗址、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古荥汉代冶铁遗址、黄河游览区、“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少林寺、嵩山等。


猜你喜欢

  • 坞墙集

    一作乌墙集。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坞墙乡。明嘉靖《归德州志》卷1《村镇》:“乌墙集,州东南六十里。”清光绪《商丘县志》卷1《市集》:“东南面有坞墙集,离城六十里。”

  • 益都路

    元改益都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蒙阴、滕州以东,枣庄、郯城以北,昌邑、胶州、即墨以西、以南地区。明洪武初改青州府。元以益都府改置,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属

  • 洛阳江

    一名乐洋江。上源河市溪,发源于福建泉州市东北,西南流至河市后始称洛阳江,东南流经泉州市与惠安县间入泉州湾。《舆地纪胜》 卷130泉州《景物下》: 洛阳江 “在州东二十里,……又 《图经》云,唐宣宗微行

  • 盆源城

    亦作盆允城。在今广东新会市北。隋、唐时冈州治于此。《旧唐书·地理志》 新会县: “冈州旧治盆源城。” 即此。在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北。隋、唐时冈州治此。

  • 即墨侯国

    东汉改即墨县置,属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康王城(又名大朱毛)。后复为县。东汉贾复子宗所封,治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后复为即墨县。

  • 善池

    即沙尔池的别称。在今青海天峻县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 布喀河“复东南流,至天沁察罕峰北,与沙尔诺尔水会,即所称善池也。诺尔周六十余里”。

  • 陂山

    即坡山。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隅。《清一统志·广州府》:陂山“在南海县城内西南隅。高三四丈,其阳有穗石洞。相传五羊仙人持谷穗至此化为石, 因名”。

  • 拉尔吉土司

    一作克拉尔济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南境。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 “塞外贡马番族” 中,有 “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拉尔吉族”。清末并入安冲土司。

  • 百岯山

    在今河南偃师市南。《后汉书·孝和帝纪》:永元十六年(104)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岯山”。即此。

  • 焦墟

    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沈攸之奉诏攻彭城,“攸之至焦墟,去下邳五十余里”。《宋书·沈攸之传》 作 “迟墟”。在今江苏省宿迁市西北。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