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邺县

邺县

①战国魏置,秦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西汉为魏郡治。东汉末相继为冀州、相州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三国魏都洛阳,邺仍为五都之一。十六国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皆定都于此。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富的大都市之一。有两城,南北相连,北城为曹魏因旧城增筑。《水经·浊漳水注》:“城之西北有三台(按:即冰井、铜爵、金虎),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以东一带。南城为东魏初年高欢所筑,城周二十五里,大于北城。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漳河之南河图、倪辛庄以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城毁, 改邺县为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入临漳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北齐废。

③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临漳县漳河以南及安阳县部分地区析置,治辛店集(今河南安阳县北辛店乡)。1949年改属平原省,徙治崇义村(在今河北临漳县南)。1952年复属河南省,迁治白壁集(今河南安阳县东白壁镇)。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古旧县名。战国魏置,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秦属邯郸郡。汉为魏郡治。西晋建兴初改临漳县,寻复名邺县,仍为魏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移治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市),原址改置灵芝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邺县为安阳县,复改灵芝县为邺县。属魏郡。唐属相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1949年复置,治今崇义集。1952年移治白壁集。1954年撤销,并入安阳县。


猜你喜欢

  • 荷溪镇

    在今江西万年县青云镇东南。《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万年县: 荷溪镇在 “县 (今青云镇) 东南四十里。又东南去乐平县之仙鹤镇不及十里。正德中筑城于此以御寇冲,寻移仙鹤砦巡司戍焉”。

  • 那曳隘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南那曳村。《清一统志·太平府》“那怀隘”条:那曳隘“逼近越南僻路,有龙凭营官兵及土兵防守”。

  • 祁村

    即今河北临城县西北十六里祁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临城县图:西北有祁村。集镇名。在河北省临城县城西北部。属黑城乡。人口 2000。村西山上古有祁家寨,村因寨得名。产小麦、玉米、棉花。煤藏丰富,有

  • 羊膊岭

    亦名大分水岭。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二百四十里,为岷山支脉。岷江西支发源于此。《水经·江水注》:“《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

  • 杨庄闸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杨庄镇。旧在清河县(今旧县)西三里仲家庄,亦名仲家闸。清康熙时以仲庄口与清口相直,水势冲激,改运口由杨家庄,于仲庄筑拦河大坝,而移闸于此,名杨庄闸。

  • 部椿城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北。《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 部椿城在 “县 (今江城镇) 北二十里。昔蛮易昌所筑,元置双龙县于此。今为双龙乡”。按双龙县,《元志》 不载。

  • 玉琯岩

    又名书字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熊家村。《方舆胜览》卷24道州:玉琯岩“在古舜祠之侧。汉哀帝时,零陵郡文学奚景得玉琯十二于此,今舜祠后石室是也。前有天皇元年舜碑尚存”。岩上镌“玉琯岩”三隶字及东

  • 难留山

    即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水经注· 夷水》: 夷水 “东径难留城南,城即山也。……东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数百人。每乱,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

  • 哈剌温山

    又作哈剌浑山,哈剌温只敦。即今内蒙古东北部之大兴安岭。《元史·太祖纪》: 岁癸亥(1203),“哈撒儿别居哈剌浑山,妻子为汪罕所虏,挟劝子脱虎走,粮绝,探鸟卵为食,来会于 (班朱尼河) 河上”。《史集

  • 平州六洞长官司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清初改为平州长官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塘县。属都匀府。清初改为平州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