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邓尉山

邓尉山

又名袁墓山。或作玄墓山、元墓山。俗名光福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光福镇附近。相传汉有邓尉隐此,故名。民国《吴县志》卷19:“玄墓山在邓尉山东南六里,本为一山,北称邓尉,而南称玄墓也。相传东晋青州剌史郁泰玄葬此,故名。明初,万峰和尚居之,又名万峰山。”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境内,太湖东岸一小半岛上。传东汉太尉邓禹隐居于此而得名。山体主要由砂岩构成。最高峰潭山,海拔252米,以种植梅花著称,自古为探梅胜地。早春梅花盛开,形成“香雪海”,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说。山麓有祭祀邓禹的司徒庙,庙内有4棵古柏,传为邓禹手植。庙墙内镶嵌明代石刻“楞严经”。


猜你喜欢

  • 辟 (闢) 展厅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置,为直隶厅,属甘肃省。治所在辟展城 (今新疆鄯善县)。三十八年 (1773) 降为散厅,属镇西府。四十四年(1779) 徙治吐鲁番,改为吐鲁番厅。

  • 吴宁溪水

    即东阳江。兰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市南。《水经·渐江水注》:吴宁溪水“出吴宁县,下径乌伤县入谷”。

  • 官觉

    即馆觉。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官觉”。

  • 大胜堡

    明置,属广宁右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北。《明史· 神宗本纪》: 万历三十七年(1609),“拱兔陷大胜堡,游击于守志战于小凌河,败绩”。

  • 苻坚墓

    在今陕西彬县西南二十里水国镇西。为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的陵墓。墓碑上书 “前秦国王苻坚之墓”,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立。

  • 斤城县

    北魏孝文帝置,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古贤村。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文城县。古县名。《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作斤城,《魏书·地形志》作五城县,《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作仵城县,斤、

  • 袁州府

    元至正二十年 (1360) 朱元璋改袁州路置,治所在宜春县 (今江西宜春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春、萍乡二市及万载、分宜县地。1912年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改袁州路为府,治所、辖境同袁州

  • 斡端

    又作五端、阿端、扩端、忽炭。即今新疆和田市。《元史· 世祖纪》: 至元十五年 (1278) 一月,“阿老瓦丁戍斡端”。十六年(1279),“以忽必来、别速台为都元帅,将蒙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戍斡

  • 七星关后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属乌撒卫。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西南七星关。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毕节卫。清废。

  • 龙湾寨

    明建,即今浙江温州市东南龙湾镇。《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志》云:寨东接宁村,西捍府治,坐临深水,颇为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