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都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山为 “擒胡山”,泉曰 “灵济泉”,刻于山石上,并于其地立仓屯储军粮。清代称为察罕七老图 (蒙古语,意为 “有白石”),汉名白石山。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山为 “擒胡山”,泉曰 “灵济泉”,刻于山石上,并于其地立仓屯储军粮。清代称为察罕七老图 (蒙古语,意为 “有白石”),汉名白石山。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六十里广南村。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于此设巡司。
即今四川绵阳市东南石板乡。清道光年间建场。民国《绵阳县志》卷1:东南石板河场,“距县城五十五里”。
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北十五里龙须门镇。《清史稿·地理志》 承德府平泉州有“龙须门”镇。旧于此设把总驻守。在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北部。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2.3万,满族居多。镇人民政府驻龙须门,
又作欠州、欠欠州、谦谦州。元置,属岭北行中书省。在今俄罗斯图瓦自治共和国乌鲁克穆河与克穆齐克河合流处之南的鄂依玛克古城。《元史·地理志》 谦州: “亦以河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东南,谦河西南,
唐置,属羁縻驯州。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境。后废。
北宋天禧元年 (1017) 置,属保安军。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南。天圣元年 (1023) 改为德靖寨。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建,在今陕西省志丹县西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德靖寨。
①秦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揭阳市西北。以在揭阳岭之南为名。西晋废。北宋宣和三年(1121) 复置,属潮州。南宋绍兴二年 (1132) 又废。八年 (1138) 复置,移治玉窖村 (今揭阳市)。元属
在今天津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海河入海口, 自古为津门之屏。自明代开始就建有炮台,清咸丰八年(1858)重修。有大炮台五座(南岸三座,北岸两座),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此外还建有小炮台二十五
汉时羌族的一支。南北朝时据有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一带。唐朝前期,吐蕃征服青藏高原诸族,党项羌大部被迫迁徙到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北宋时建立了以党项羌为主体的西夏王朝。元时,蒙古统
在今河北武强县北十五里小营村。《方舆纪要》卷14武强县:小营“在县(今县西南旧武强镇)东北三十五里。《志》云:金末蒙古掠河间,金人拒之,屯营于此”。村名。在北京市大兴区西北部。属黄村镇。人口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