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子湖
又名翁湖。即今湖南岳阳市南㴩湖。《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㴩湖“亦曰角子湖,以在洞庭之角也”。《资治通鉴》: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吴将苗璘将水军攻楚岳州,至君山,楚将许德勋“潜军角子湖”,使别将绝吴归路,遂擒璘。
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南㴩湖。《资治通鉴》: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年),吴将苗璘、王彦章将水军万人攻楚州,至君山,楚王殷遣右丞相许德勋将战舰千艘御之,“乃潜军角子湖,使王环夜帅战舰三百绝吴归路”,即此。
又名翁湖。即今湖南岳阳市南㴩湖。《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㴩湖“亦曰角子湖,以在洞庭之角也”。《资治通鉴》: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吴将苗璘将水军攻楚岳州,至君山,楚将许德勋“潜军角子湖”,使别将绝吴归路,遂擒璘。
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南㴩湖。《资治通鉴》: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年),吴将苗璘、王彦章将水军万人攻楚州,至君山,楚王殷遣右丞相许德勋将战舰千艘御之,“乃潜军角子湖,使王环夜帅战舰三百绝吴归路”,即此。
隋末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宜章县北四十里。《寰宇记》卷117义章县:“其县北临章水,因以为名。”唐属郴州,开元二十三年(735)移今宜章县。北宋太平兴国初改名宜章县。古县名。隋大业十三年(617年
在今陕西洛川县东。《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雄儿山在 “县东五十里”。
即今广西柳江县东南穿山镇。清雍正十二年 (1734) 设巡司于此。
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四十二里旧州。元改云龙甸军民府。大理置,治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旧州。属大理府。元初改置云龙甸军民府。
即今湖南汨罗市西三十一里营田村。旧属湘阴县,明置巡司于此。
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鼎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为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常德府,
南宋改青墩场为青村场。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青村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二年 (1724) 于此置奉贤县。清时设盐课大使,后设场知事。
一名哺鸡坡。在今山西新绛县北。《清一统志·绛州一》: “哺饥坂在州北五里,相传赵盾食翳桑饥人处。”
①西汉元狩三年(前120)置,属朔方郡。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东汉末废。后赵复置,仍属朔方郡。北魏初于此置沃野镇。《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径沃野县故城南。”
在今湖北广水市西。《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汉东河“在县西四十里”。民国《湖北通志》卷11应山县引《德安府志》:汉东河“会界河、黄沙水为漻水,至蜂子山入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