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国
宋时我国契丹族所建国。又称黑契丹、哈喇契丹、合剌乞答。公元1124年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征西域。公元1132年在起儿漫(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称帝,号葛儿罕,汉号天祐皇帝,改元延庆。延庆三年(1133)建都于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疆域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至阿姆河广大地区。为中亚大国。公元1211年政权为乃蛮王屈出律夺取。自耶律大石西迁至此,有五帝八十八年。屈出律仍用西辽称号,公元1218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宋时我国契丹族所建国。又称黑契丹、哈喇契丹、合剌乞答。公元1124年辽宗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部西征西域。公元1132年在起儿漫(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称帝,号葛儿罕,汉号天祐皇帝,改元延庆。延庆三年(1133)建都于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疆域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至阿姆河广大地区。为中亚大国。公元1211年政权为乃蛮王屈出律夺取。自耶律大石西迁至此,有五帝八十八年。屈出律仍用西辽称号,公元1218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南宋置,在今河北赞皇县东五马山。《宋史·高宗纪》:建炎二年(1128),“和州防御使马扩奔真定五马山砦聚兵,得皇弟信王榛于民间,奉之总制诸砦”。即此。
清雍正二年(1724)改古浪千户所置,属凉州府。治所即今甘肃古浪县。民国初属甘肃甘凉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东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属武威市。面积 5287 平方千米。人口3
即今新疆麦盖提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2巴楚州:“城南……自四台南行三十里渡玉河,一百五十里麦盖提八栅。杨柳夹道, 田地膏腴,村舍鳞次栉比。”1928年置麦盖提县于此。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化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明史·地理志》 镇沅府: “西有波弄山,山上下有盐井六。” 《清一统志 · 镇沅州 》 引 《镇沅府志》: “土人掘地为坑,深三尺许,纳薪其中焚之,俟薪成灰,取
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天堂乡。民国《甘肃省县总分图》永登县:西北有天堂寺。集镇名。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城西部、大通河北岸。天堂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有汉、土、藏等族。元建寺称乔典堂,藏语意为
亦名重石子、凌霄寨。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三十里明月乡东南。清光绪 《东乡县志》 卷1: 凌霄寨“原名重狮寨,亦名小寺坪。在明月场东南二里许。近因培补县城风水,建塔其上,名曰凌霄。其山周围四百丈,三面悬崖
即今新疆拜城县。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17 《西域土地人物略》: 土力苦扯城,“其城东至摆城四十里”。
明景泰三年 (1452) 析青田县置,属处州府。治所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 (鹤溪镇)。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60年撤销,1984年改置景宁畲族自治县。古旧县名。明景泰三年(1
北宋属蓝田县,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 “蓝桥驿在蓝田县东南四十里。”又作蓝溪驿(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唐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为京都长安东南至商、邓、襄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