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食海
即今地中海。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2:海外诸蕃国“天竺国又其西有海曰东大食海,渡之而西则大食诸国也。大食之地甚广,其国甚多,不可悉载。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渡之而西则木兰皮诸国,凡千余”。
即今地中海。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2:海外诸蕃国“天竺国又其西有海曰东大食海,渡之而西则大食诸国也。大食之地甚广,其国甚多,不可悉载。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渡之而西则木兰皮诸国,凡千余”。
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五十里。《明史·四川土司传二》:天启间,官军征讨奢崇明之乱,“进克其(永宁)城,降贼二万。复进拔红崖、天台诸囤寨,降者日至”。即此。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清一统志 ·安顺府》: 穿空石 “在安平县 (今平坝县) 东三里。《通志》: 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
即今安徽广德县西南杨滩乡。《清一统志·广德州》:陈阳镇“在州西南六十五里杨滩堡。旧有巡司。本朝乾隆三十五年裁”。
①在今安徽南陵县西,东接大工山主峰。《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朗陵山 “在南陵县西三十里。《名胜志》: 工山南有朗陵,以晋朗陵侯何琦隐其上,故名”。②在今河南确山县南。《汉书·地理志》 朗陵县注引应劭
①又名石梁涧、石梁溪。即今安徽天长市北白塔河。源于来安县西,东流入高邮湖。《南齐书·高帝纪》:南朝宋泰始间,萧道成破薛安都军,“进屯石梁涧北”。即此。②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濡须水。因濡须水流经七宝、濡须
即今云南中部之滇池。唐代滇池亦称昆池或东昆池。唐樊绰 《蛮书》 卷2: “昆池在拓东城西,南北百余里,东西四十五里,水源从金马山东北来,……至碧鸡山下为昆州,因水为名也,土蛮亦呼名滇池。” 但亦仅指今
1930年改披沙设治局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宁南县(披沙场)。1939年属西康省。取以在清宁远府之南为名。1955年改属四川省。(1)旧县名。冀南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宁晋县南部析置。以
即唐纳州都阙县。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新唐书·地理志》: 纳州都宁郡县八,“都阙”作 “都县”。
即今江西大余县西内良乡。《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内良隘“府西北百里。相近有沙村等隘”。
清雍正十一年 (1733)设,在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