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充县

西充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果州。治所即今四川西充县。《舆地纪胜》卷156西充县引《元和志》:“取西充山名。”《寰宇记》卷86西充县:“取后汉西充县为名。”天宝初属南充郡,乾元初复属果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属顺庆府。元属顺庆路。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南充县,十三年(1380)复置,属顺庆府。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属南充市。面积约 1106.6 平方千米。人口63.4万。辖15镇、23乡。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隋南充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西充县,属果州。因处于充国县之西,故名。《太平寰宇记》西充县:“唐武德四年以南充之地繁阔,故析西北之境以立此县,故曰西充。”南宋宝庆末属顺庆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南充县;十三年复置,属顺庆府。清因之。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南充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属南充地区,1993年属南充市。地处盆中丘陵北部。主要有西充、龙滩等河,呈北南向流贯。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以产柑橘、蚕茧、棉花、辣椒著称。有天然气及盐矿。有缫丝、氮肥、丝绸、农机、食品等工业。渝南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凤凰山、将军碑等。


猜你喜欢

  • 垂葭

    又名郹氏。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春秋》: 定公十三年 (前497),“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即此。古邑名。又称郹氏。春秋卫邑。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左传》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齐

  • 三嵕山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接沁源县界。《新唐书·地理志》:潞州屯留县“有三嵕山”。《方舆纪要》卷42屯留县:三嵕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有三峰高峻,……俗传为羿射九乌之所。一名麟山,下有三嵕水”。古山名。又称

  • 邻山县

    一作潾山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为邻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一说在今大竹县西南牌坊场。《寰宇记》卷138渠州:邻山县“以山名之”。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 为邻州治。八年(

  • 石沛桥街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北石沛镇。民国《全椒县志》卷1:石沛桥街“距城二十里,街长半里许,俱市肆”。

  • 制卤台 (臺)

    亦作制虏台。在今四川松潘县北。《明史·四川土司传》: 万历间,雪山国师喇嘛等 “围漳腊,守备张良贤破之。……又犯制台,良贤复击之”。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1 《边防记》:“又攻制虏台,前后斩首十

  • 耿泾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常熟县: 耿泾 “在县东北五十里。南通梅李塘。又北接崔浦,复分流北出,与崔浦并注大江。县境三十六浦,崔浦、耿泾,皆要口也”。

  • 东亭水

    即今甘肃清水县牛头河,西南流至天水市境入渭水。《水经·渭水注》:东亭水“亦谓之为桥水也,清水又或为通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又西得清水口,……自下亦通谓之清水

  • 胡卢忽儿河

    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之巴拉嘎尔郭勒。《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谕按陈弟册曰: “当以胡卢忽儿河北为邻,按赤台为界。”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蒙古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

  • 拉林城

    清初建,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雍正三年 (1725) 设协领镇守。乾隆九年(1744) 改设副都统于此。光绪 《吉林通志》 卷12:拉林城 “以河名,即金史之涞流也”。

  • 永登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双子群礁东北16海里。中国渔民向称奈罗角、奈罗谷。1935年公布名称为独立登滩。1947年改名永登暗沙(见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