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口
又名蚕丛口。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旧为陷河入海处。《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陷河 “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汇大小群川,至蚕丛口入海”。
又名蚕丛口。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旧为陷河入海处。《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陷河 “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汇大小群川,至蚕丛口入海”。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四年 (389),“秦主登留辎重于大界,自将轻骑万余攻安定羌密造堡,克之”。即此。今址不详,约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年),前秦苻登攻
亦作陁和城。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旧唐书·地理志》 罗目县: “仪凤三年,又置,治沲和城。”
唐置,属潘水县。在今广东吴川市东南大山江镇之博茂。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吴川市南。唐属潘水县。
明置,在今甘肃临泽县西北。《皇明职方地图》中卷甘肃边镇图有四坝堡。
①即今广西柳江支流龙江。《汉书·地理志》 定周县: “周水首受毋敛,东入潭,行七百九十里。” 《水经·存水》: 存水“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又东北至潭中县,注于潭”。②即今云南西部之怒江。汉至南朝称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丰州。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东。八年 (6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湖北省郧西东,属南丰州。武德八年废。
唐初改普闰县置,属岐州。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至德中属凤翔府。元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以普润屯置,治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属扶风郡。十三年徙治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元废。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苦竹。明属永春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永春县: 苦竹岭 “在县东,接仙游县界。嘉靖四十一年,倭自仙游来犯,义兵拒却之于此”。②在今福建宁化县北。《方舆纪要》 卷98汀州府宁化
①即今福建泉州市北罗溪镇。清南安县丞驻此。②在今广东惠来县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来县: 罗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石鸟山,流合东溪,下流会于神泉港”。集镇名。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花凉亭水库北岸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80宁乡县: 洋泉 “有三派分流,溉田三百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