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蚌埠市

蚌埠市

1947年由凤阳县析置,治蚌埠集 (今安徽蚌埠市)。解放后1949年4月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复属安徽省。


(蚌bèng) 在安徽省北部偏东、淮河两岸。全市面积5952平方千米(市辖区446平方千米)。人口344.9万(市辖区79.5万)。辖蚌山、龙子湖、禹会、淮上4区和怀远、五河、固镇3县。市人民政府驻蚌山区。原为凤阳县境淮河岸边的渡口。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设站于此,形成水陆交通要津,发展为新兴城市。1947年置市。《尚书·禹贡》:“淮夷��珠。”��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淮夷贡之。相传古时曾采蚌取珠于蚌埠。船舶聚集之处曰埠头,亦曰步头。蚌埠旧属凤阳县,称蚌埠集,亦曰蚌步集。市因蚌步集而得名。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1952年为安徽省辖市(地级)。1956年为蚌埠专区行政公署驻地。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1983年划怀远、固镇、五河三县为市辖县。地处皖东丘陵与淮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南部冈丘起伏,北部为沿淮湖滩地。淮河横贯市境。茨河、涡河、北淝河、浍河、沱河、漴河、潼河及茨淮新河分别在此入淮。河口一带有四方湖、番涧湖、沱湖、天井湖、天河、龙子河等大小湖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地区。农产以小麦、大豆、稻、棉花、油菜籽为主。特产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天井湖金眼银鱼。为省内烟草主要产区。有轻工、纺织、食品、机械、化工、电子、卷烟等工业。烟草业占重要地位。津浦、淮南铁路与合徐高速公路和泗浦、合蚌、蚌淮、蚌阜、宿蚌等公路经过市境。淮河及其支流可通航。名胜古迹有涂山禹王宫、禹会村、荆山白乳泉、卞和洞、垓下古战场遗址、铁锁岭浮山堰遗址、龙湖公园和汤和墓等。


猜你喜欢

  • 鉴隘

    在今广西德保县西。《清一统志· 镇安府》: 鉴隘 “在府 (故治在今德保县) 西七十八里”。

  • 同源墟

    即桐源墟。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桐源乡。

  • 徂徕山

    一称尤徕山,又作尤来山、尤崃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四十里。大汶河、小汶河之分水岭。《诗经·鲁颂·閟宫》: “徂来之松。” 即此。《水经·汶水注》: 汶水 “又西南流径徂徕山西,山多松柏”。宋石介筑室其

  • 大佛沱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为往来木舟停泊处。

  • 北温州

    唐武德三年(620)置, 治所在温泉县(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四十五里温泉乡)。辖境相当今山西交口县及孝义市西部等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温泉县(今山西代县东南温泉村)。贞观元

  • 杜甫墓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北康店西邙岭上。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其先代由原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巩义市)。安史乱前寓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近十年。后移家成都。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

  • 龙城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柳州置,治所在马平县(今广西柳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及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柳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柳州改置,治马平县(今广西柳州市)。辖境同

  • 安丰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西汉属六安国。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徙废。②东晋侨置,属安丰侨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朝宋属寻阳郡。南齐废。③东晋末置,南朝宋为安丰郡治。治

  • 灵芝镇

    北宋置,属贵池县。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南三十五里灵芝村。北连梅根,东通青阳。(1)古镇名。宋置,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2)今镇名。在山西省寿阳县东部。面积21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

  • 恩施县

    清雍正六年 (1728) 改施州卫置,属归州。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十三年 (1735) 为施南府治。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 年为施鹤道治。1932年直属湖北省。1981年析城区置恩施市。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