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州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句容县 (今江苏句容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句容、金坛二县部分地。七年 (624) 废。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句容县(今句容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句容、镇江等市地。七年废。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句容县 (今江苏句容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句容、金坛二县部分地。七年 (624) 废。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句容县(今句容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句容、镇江等市地。七年废。
又作黑阳山。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北。系一小丘,明属原武县。明前期黄河多次于此决口。《明史· 河渠志一》 黄河: 洪武二十四年(1391),“河水暴溢,决原武黑洋山”。今已淤于平地。古山名。洋,又作阳。在今
即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之藤条江,流入越南境汇红河。《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亏容江“在亏容甸长官司西五里。源自元江,入境,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境”。
北宋宣和元年 (1119) 改邢州置,治所在邢台县 (今河北邢台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沙河以北,泜河以南地。金复为邢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升邢州置,治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辖境
又称平通铁路。即关内外铁路通州支线。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修筑,从北京东便门至通州 (今通县)。全长22.8公里。从北京市昌平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全长805千米。1972—1977年建,198
即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二十里百南乡。近越南界。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镇边县图:南有百南墟。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长江中。《楚辞·九章·涉江》: “乘鄂渚而返顾。” 汉刘向 《说苑》: “昔鄂君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浮洞庭。” 《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鄂渚 “在江夏县西黄鹤矶上三百步……
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威远堡镇。《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威远堡边门 “在开原县东北三十里。堡周三里,南门二门。为吉林乌拉等处往来孔道,南至英峨边界七十里”。
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本名石镜山,唐昭宗时改名衣锦山。《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昭宗诏(钱)鏐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鉴山曰衣锦山。”古山名。唐昭宗时以石锦山改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南。
即今山西临县南碛口镇。民国时设县佐。在山西省临县西南端。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头,人口2500。因处湫水河注入黄河入口处,其稍南有大同碛,故名碛口。1949年为临县十一区,1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仁爱礁,位于美济礁东南14海里。为一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约5.6公里的环礁。低潮时大部分出露。中国渔民向称断节。1935年公布名称为汤姆斯第二滩。1947年改名仁爱暗沙。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