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墓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轩里人。纵横家。曾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六国拜他为相,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后事败被车裂而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2载:“出青阳门外三里御道北,有孝义里。里西北角有苏秦冢。”唐时此墓尚存,贾岛有《经苏秦墓》一诗。墓久已湮没。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轩里人。纵横家。曾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六国拜他为相,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后事败被车裂而死。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2载:“出青阳门外三里御道北,有孝义里。里西北角有苏秦冢。”唐时此墓尚存,贾岛有《经苏秦墓》一诗。墓久已湮没。
即今四川武胜县东北三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定远县:三溪铺“在县北六十里”。
亦名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建昌中前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建昌卫。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巴汝乡西南雅砻江东岸打罗村。《方舆纪要》卷74盐井卫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打冲河,“《志》云:中左
①科尔沁别部。博弟达喇第八子爱纳噶分领之部落,号杜尔伯特。明末,爱纳噶子阿都齐从奥巴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36),阿都齐子色稜因功封辅国公;清顺治五年(1648),编所部为一旗,授色稜为扎萨克固山贝
西汉改祁县置,属沛郡。治所在今河南夏邑县东北。东汉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东北。东汉废。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一百六十里。《清一统志·廉州府》:乌雷岭“在钦州东南。一名乌雷门。突起海滨,其地险要,设兵防守。《州志》:脉自那墓山,蜿蜒顿为十二岭,亘出大海伏波庙前,廉州水路经此”。古山名。又称乌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隋开皇初改涅阳县置,属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五十四里穰东镇。隋大业初属南阳郡。唐初属邓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穰县。古县名。隋开皇初改涅阳县置,治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北。先后属邓州、南阳郡。唐
唐置,隶安北大都护府。在浚稽山,故名。当今蒙古国西南图音河、塔楚河南,古尔班博克多山一带。后废。唐羁縻州。初置年代及部落均不详。约在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东南部。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废,复建
即南壕堑。今河北尚义县治南壕堑镇。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与大浦县交界处之阴那山。《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铜鼓山”条内:铜鼓山“其相近者有阴那山,高百丈,周二百五十里,形如仙掌。下有湖”。《清一统志·嘉应州》:阴那山“在州东南八十里。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