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
又名芦芽尖山。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清一统志·宁武府》:芦芽山“周百余里,跨神池、五寨、静乐、岢岚诸州县界”。
在山西省西北部。《大清一统志》:芦芽山“叠峰耸秀,前有小山,尖如竹阴,多生芦草,故名”。为吕梁山北段分支,北接管涔山。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 2300 米。主峰荷叶坪,在岢岚县东,海拔 2784 米。为省内重要林区。1980年在五寨县境辟建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又名芦芽尖山。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清一统志·宁武府》:芦芽山“周百余里,跨神池、五寨、静乐、岢岚诸州县界”。
在山西省西北部。《大清一统志》:芦芽山“叠峰耸秀,前有小山,尖如竹阴,多生芦草,故名”。为吕梁山北段分支,北接管涔山。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 2300 米。主峰荷叶坪,在岢岚县东,海拔 2784 米。为省内重要林区。1980年在五寨县境辟建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置,治所在西夏故都中兴府(后改宁夏路,治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及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寻又于境内甘州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元贞元年(129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东冲。扼三湾湾口,形势险要。清建有炮台,有千总驻此。村名。在福建省霞浦县南部、东冲半岛西南端、三沙湾口东岸。属北壁乡。人口 2500。汇霞浦、宁德、福安、罗源四县之水直冲东海,故名。为
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区北安河乡徐各庄西旸台山东麓。创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金改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扩建,改名大觉寺。
即葵园狭。在今甘肃兰州市西。
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属郁林郡。东汉末废。
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大河家乡西黄河边。《方舆纪要》 卷60河州: 积石关 “明初置茶马司于河州,此为市易之处,有官军戍守,东去积石山五十里”。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
北周改欵州置,属唐州。治所在安贵县(今湖北随州市西北)。隋开皇初废。
①在今江苏苏州市盘门西南。《舆地纪胜》卷5平江府:石湖“在平江盘门西南十里。盖太湖之派,范蠡所从入五湖者。参政范公成大随高下为亭观,植花竹莲芰,湖山胜绝,绘图以传。范公帅江东陛辞之日,孝宗御书‘石湖’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明史·李锡传》: 万历元年 (1573),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锡自统水师,次罗江,独当其冲。时贼屯板江大洲,累石树栅,潜以舟来袭”。即此。
①东晋安帝时侨置,属荆州。治所在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三十里)。辖境约当今湖北荆门市及南漳县东南部。南朝宋明帝时改为永宁郡。②北齐置,属北朔州。治所在长宁县(今山西神池县境)。隋开皇初废。(1)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