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胥口镇

胥口镇

北宋置,属四会县。在今广东三水市北。


(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三水市北。北宋属四会县。(2)今镇名。(1)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太湖东北岸。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胥口,人口 4000。 春秋吴伍子胥死后,被抛入江,吴人立祠山上,山名胥山,河名胥江。以此名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胥口,在姑苏山西北十二里,因胥山得名。”1949年为胥口乡。1950年析为香山、卫湖、丹山、胥口、清明五乡。1954年除丹山乡外均划入苏州市郊区。1956年合并成胥口、香山二乡。1957年香山乡省入。1959年复归吴县并改设公社。1983年再置胥口乡,1993年改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工艺、服装、电器、电脑软盘、建材、刺绣等厂。木西公路经此。“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设于境内。古迹有蒯祥墓、董其昌墓、胥王庙、胥定桥、采香泾及姑苏台遗址。(2)在浙江省富阳市西部,西南邻桐庐县。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胥口,人口650。传明时村人曹有书曾任胥吏,又地处三岔路口,故名。1950年为金河、新崤乡,1956年与湘主乡合并称三合乡。1958年改公社,1960年改称胥口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产毛竹、茶叶、蚕茧。有机械、纺织、服装、工艺、建材及岩石岭水电站、大理石矿等业。公路通市区。境内有碧东坞溶洞及冷水坑溶洞。


猜你喜欢

  • 黑虎庙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9均州 “小江口关” 条下: “在州西八十里者曰黑虎庙,险僻多盗,有巡司戍守。”

  • 冯坡镇

    在今山西壶关县南冯波村。《清一统志·潞安府》:冯坡镇“在壶关县南二十八里黄山下”。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坡,人口580。为侨乡。清代建圩。原名冯家坡,

  • 崤县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恒农郡。治所在冶垆 (今河南陕县东南约九十里)。《寰宇记》卷6硖石县: 崤县 “取崤山为名”。北周属崤郡。隋开皇初属陕州,大业初废。义宁元年 (617) 复置,属弘

  • 烂泥铺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烂泥铺在县西。正德中,‘贼’ 刘六等聚乱处。”

  • 山角司

    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五十里湘江西岸。明于此置山角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置山角巡司。

  • 寒林箐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寒林箐“以竹树阴森而名”。

  • 大青山

    ①又称青山。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之大青山。《明史·鞑靼传》:“俺答常远处青山。”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8:“黄台吉遁走,休舍大青山。”吴公坝(古白道谷)和昆都伦沟(古稒阳塞,一称鄂博口)为南北交通

  • 雪窦山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 雪窦山 “在奉化县西,上下有亭三,曰飞雪、曰妙峰、曰漱玉。丹碧照烂,飞檐鳞鳞,蔚在青嶂间,晨霞暮霭,遮露万状,尤为胜概”。南宋理宗时曾改名应梦山。

  • 高凉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220) 孙权分合浦郡置,属交州。治所在思平县 (今广东恩平市北)。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阳春、恩平、高州、茂名、电白等市县地。西晋治所移在安宁县 (今广东阳江市西)。

  • 革吉

    原为堆噶尔本所辖牧区部落。在今西藏革吉县境。1960年以革吉、亚热、邦巴、雄巴等牧区部落设革吉县,驻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