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泉
一名铜泉。在今江西德兴市。有二,一在市东十五里,一在市东三十里。《元史·顺帝纪》: 至正十二年 (1352),“中书省臣言: ‘张理献言,饶州德兴三处,胆水浸铁,可以成铜,宜即其地各立铜冶场,直隶宝泉提举司,宜以张理就为铜冶场官。’ 从之”。后因张理试之,其言不验,于是复废。《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德兴县: 铜山 “山麓有胆泉,亦曰铜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一名铜泉。在今江西德兴市。有二,一在市东十五里,一在市东三十里。《元史·顺帝纪》: 至正十二年 (1352),“中书省臣言: ‘张理献言,饶州德兴三处,胆水浸铁,可以成铜,宜即其地各立铜冶场,直隶宝泉提举司,宜以张理就为铜冶场官。’ 从之”。后因张理试之,其言不验,于是复废。《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德兴县: 铜山 “山麓有胆泉,亦曰铜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即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北之北黎村。《清史稿·地理志》 崖州感恩县:“其正渠西北过北黎市为北黎港,又西南入海。”
又名中村岗。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南中岗镇。明正德《颍州志》卷1:中村岗“环岗村落,故名”。
即今山东莱西市北三十四里南岚乡。旧属莱阳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莱阳县西北有南岚集。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诗有“孤城上与白云齐”句,亭因以为名。《清一统志·饶州府二》:白云亭“在余干县南”。②北宋寇准建,在今湖北巴东县城内。南宋陆游《入蜀记》:“白云亭则天下幽奇
在今贵州黄平县东北三十里。一名东坡山。《方舆纪要》卷121兴隆卫:飞云崖“壁立千仞,奇胜万端,下有澄潭,旁为月潭寺,今置月潭公馆于此”。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10千米的东坡山。古树参天,流水潆洄。有拱桥横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兴安县置,属连州。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元和志》 卷37桂岭县: “因界内桂岭为名。” 大业三年 (607) 属熙平郡。唐属贺州。元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
即垛石桥。今山东济阳县西北垛石镇。清乾隆《济阳县志》卷1:杜家水口镇在“治西北三十里”。
东汉初公孙述筑,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上。《水经·江水注》:“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邑”,故以为名。其后历为州、郡、县治所。北宋时移州、县于今奉节县,城遂废。城居高山,形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以为防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方舆胜览》卷25永州:永山“在零陵县南九十里。州因以名”。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普安卫。治所在今贵州普安县西南。清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普安县北。属普安卫。正统十年(1445年)徙治罗渭江(今兴仁县罗滑村)。清康熙元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