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慈寺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
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
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
即率山。又名张公山。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接江西婺源县界。《清一统志·徽州府》: 率山 “在婺源县西北,接江西浮梁县界。一名大鄣山,又名张公山。脉由五岭而北,重冈复岭,周百余里,高千四百余仞。
在今甘肃徽县东南之十里嘉陵江畔。《宋史·高宗纪》:南宋绍兴三年(1133),“金帅撤离曷入兴元府,经略使刘子羽焚其城走三泉县,吴璘退屯仙人关”。四年(1134),“吴玠率杨政、吴璘、田晟、王喜诸将与兀
在今河南项城县西南南顿镇。《晋书·王弥传》: 刘聪遣王弥、刘曜等陷洛阳,弥与曜有隙,“遂引众东屯项关”。即此。在今河南省项城市南老城西北。《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汉刘聪遣王弥、刘曜等攻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五十里吴山乡。清同治《长兴县志》卷2引《旧志》:“小溪口渡在县南六十里。”(原按语:“渡在县南五十里,《旧志》误。”)
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水经·溱水注》:“泷水又南合泠水。泠水东出泠君山。山,群峰之孤秀也。晋太元十八年,崩十余丈。于是悬涧瀑挂,倾流注壑,颓波所入,灌于泷水。” 《方舆纪要》 卷102乐昌县: 泠君山
即翟柤。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墨子·非攻中》:“虽北者且一、不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亦以攻战也。”《墨子閒诂》:“衍‘一’字。‘且’疑‘柤’之借字。”吴毓江《墨子校注》:“且一即且略
明正统十四年 (1449) 命都御史提督军务、总督粮储,兼巡抚顺天、永平二府,紫荆、倒马二关,但尚未专设。成化二年 (1466) 始正式设置,寻兼抚河间、真定、保定凡五府,七年 (1471)又兼理顺德
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南紫泥村。明置巡司于此。
1934年改连阳化瑶局置,驻连州(今广东连州市)。1939年迁三江镇(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1942年改置连南县。1934年析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地置(县级),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1939年迁今
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1新宁县:九子岭“上有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