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端氏镇

端氏镇

即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隋端氏县故治。清置巡司于此。


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端氏,人口7700。为春秋时晋国端氏邑,故名。《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前359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即此。1949年属沁水县第五区。1953年设端氏乡。1958年改卫星公社,1959年改端氏公社。1984年置镇。2001年必底乡并入。地处沁河、山泽河、端氏河交汇丘陵区。主产小麦、玉米、谷子、豆子,盛产棉花、花生等。特产蚕茧。有缫丝、造纸、仪表、制药、农机等厂。有公路通高平、沁水、阳城等地。


猜你喜欢

  • 清河镇

    ①北宋置,属千乘县。即今山东广饶县治。金属乐安县,后改名乐安镇。②金置,属厌次县。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七十里清河镇。明置巡司于此。③在今北京市海淀东北十二里。为京北要地。《元史· 顺帝纪》: 至元二十四

  • 侯集寨

    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侯集乡。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菏泽县东北有侯集寨。

  • 悉万斤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七里。《魏书·西域传》: 悉万斤国“都悉万斤城,在迷密西。……其国南有山,名伽色那,山出师子。每使朝贡”。《新唐书· 西域传》: “康者,一曰萨末鞬,亦曰飒秣建,元魏所谓悉万

  • 高都

    ①战国周邑,后为韩邑。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史记·周本纪》: 苏代语东周君曰,“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水经·伊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七年 (前353),

  • 有辛

    即有莘。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

  • 真宁堡

    亦作真景堡。明置,属永昌卫。在今甘肃永昌县东二十里东寨。《方舆纪要》 卷63永昌卫 “乐善堡” 条下: “又真宁堡在卫东二十里。真宁驿亦置于此。”

  • 曹幕山

    即今广东鹤山市西之皂幕山。《清一统志 ·肇庆府》: 曹幕山 “在鹤山县西北十六里,接开平、高明二县界。脉自昆仑山来,高千余丈,延袤百余里,左右冈陇如张幕然。一名皂幕山。前有狮子冈,大石嶙峋百余丈,乡民

  • 南湖

    ①在今安徽五河县南。《方舆纪要》 卷21凤阳府五河县: “漴河在县治东南二里。县南一里有南湖,汇众流而成,流为漴河,亦东流入于淮。”②在今安徽潜山县南门外。《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南湖 “旧名南

  • 便门桥

    亦称西渭桥。西汉筑,在今陕西咸阳市南渭河上。《汉书· 武帝纪》: 建元三年 (前138),“初作便门桥”。即是。《三辅决录》: “长安城西门曰便门,门北与桥对,因号便门。唐时,长安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 河间郡

    ①西汉高帝置,治所在乐成县 (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文帝二年 (前178) 改为国。三国魏改为郡,治所在乐城县 (今献县东南)。西晋复为国。北魏又改为郡,移治武垣县 (今河北河间市南)。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