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溪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96宁德县: 穹窿溪 “上有穹窿岩,因名。源出古田县境,合周仙湖东流至石堂山下,合于唐溪,又东为穹窿溪。又环溪在县西百二十里,亦出古田县界,双溪夹拱,周围环绕,至穹窿岩,合流为天柱窟。又东为泛尾,经赤鉴湖至峬门,下达于海”。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96宁德县: 穹窿溪 “上有穹窿岩,因名。源出古田县境,合周仙湖东流至石堂山下,合于唐溪,又东为穹窿溪。又环溪在县西百二十里,亦出古田县界,双溪夹拱,周围环绕,至穹窿岩,合流为天柱窟。又东为泛尾,经赤鉴湖至峬门,下达于海”。
古地区名。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北接江苏高淳县界。《左传》: 哀公十五年 (前480)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杜注: “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为古桐水
在今四川南溪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63叙州:九盘溪“在南溪县。有洞。普溪上有童子遇龙翁于此”。《方舆纪要》卷70南溪县:九盘溪在“县西北四十里。其水盘曲入于江”。
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白石镇在“县北七十里。有巡司,成化八年置。有城。嘉靖中,移置于县南百五十里黄崎镇”。②北宋置,属石康县。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六十里白石山下。③一名
唐置,为羁縻州,属黔中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安龙县南。南宋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安龙县一带。属黔州都督府。宋废。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藔乡东北三里水底藔。旧为水底藔塘,置汛于此,设外委驻守。
即今江苏无锡市北三十里堰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无锡县图: 西北有堰桥 (镇)。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北有 “堰桥镇”。并记: “堰桥距治三十里,北界江阴县,商业最繁盛。”在江苏省无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邛部川安抚司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邛部长官司。大理置,治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属建昌府。元属
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小岱堡。《清一统志·朔平府》:小代堡“在朔州东南”。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1952年在凤凰山东麓发掘出汉画像石墓。墓用条石砌成,墓门朝东,分前、中、后三室。前、中两室石壁刻有二十一幅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珍禽异兽、歌舞杂技、宾主宴饮等。前室北壁有铭刻 “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贯头山 “三峰连属如珠,巉岩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