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林城
在今河北井陉县城关镇东南南、北秀林村。《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秀林城“在县(今城关镇)东南十五里。《城邑考》:后魏贼杜洛周、葛荣遣其党王秀林筑此城,因名”。
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北秀林村一带。清苏彭龄诗有“更报秀林春色到,勿连东治吐青烟”句。
在今河北井陉县城关镇东南南、北秀林村。《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秀林城“在县(今城关镇)东南十五里。《城邑考》:后魏贼杜洛周、葛荣遣其党王秀林筑此城,因名”。
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秀林镇北秀林村一带。清苏彭龄诗有“更报秀林春色到,勿连东治吐青烟”句。
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1循州: 嶅湖 “在州北。龙潭之水注焉,周围数里,俗称嶅塘。中有广福寺”。《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 嶅湖在 “县西北二里。周数里,嶅峰之水注焉。中有水
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 朱元璋改饶州路置,属江南行省。治所在鄱阳县 (今江西波阳县)。寻改为饶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饶州路置,治鄱阳县(今属江西)。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流域(
即嘉定府路。元置,治所在龙游县 (今四川乐山市)。明洪武四年 (1371) 降为嘉定府。
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织金县北。南宋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织金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省织金、纳雍二县部分地区。唐属江南道。后属黔州。宋属绍庆府。南宋后废。
在今甘肃岷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冷落山,“盛夏阴晦即雨雪,因名。今有冷落山寨,为官军戍守处”。
①指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江段。《宋史·韩世忠传》: 南宋建炎四年 (1130),世忠与兀术“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资治通鉴》: 唐乾宁三年(896),胡三省注: “大江过升州界,浸以深广,自老鹳嘴度
即今云南玉溪市北十六里北城镇。元于此置普舍县。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大理置,即今云南省玉溪市北之北城。《元史·地理志》新兴州普舍县: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次曰普舍,据普札龙城,“后普舍
春秋郑地。当在今河南鲁山县境。《春秋》:襄公七年(前566),“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即此。《谷梁传》作“”。古邑名。又作&
①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襄城县南一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大叔以狄师伐周,“王出适郑,处于並”。杜注:“郑南氾也,在襄城县南。”《水经·汝水注》:“汝水又东南径襄城县故城南。……其城南对氾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北二十里长江滨。《宋史·贾似道传》:南宋德祐初,元军沿江东下,贾似道师次芜湖, “时一军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丁家洲。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即此。在今安徽省铜陵县东北长江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