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域名。《汉书·地理志》 庐江郡: “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 《水经》 及郦注以为在江北大别山区属庐江郡的金兰县,不确。其方位与读音均与泾县之泾同,盖为古越语方言地名,置县后简称为泾。
在今湖南安乡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安乡县 “澧江” 条下: “涔水之北曰涔阳,有涔阳镇。”
唐置,属羁縻殷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北宋属商州。后废。
即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地当湘水上游。《清一统志·赣州府二》: 筠门镇巡司 “在会昌县南八十里。旧驻湘乡,本朝乾隆三十年移此”。
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四十五里石门镇。《水经·鲍丘水注》:灅水“东南径石门峡,山高崭绝,壁立洞开,俗谓之石门口”。即此。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栖梧山 “在军城(今临江镇) 之西南三十五里。有观曰玉虚山,有灵茅、丹井”。《清一统地·临江府》 栖梧山 “在清江县 (治今临江镇) 西南三十里。绵亘
即今江西彭泽县东北太泊湖。《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大泊湖“通东流之香口镇,支流为天井、沈湾诸小湖。中有鹤山,双峰耸峙,脉接浩山。湖西有船山,以山如船形也。湖东曰白干山,山皆白石”。《清一统志·九江府
商周时方国。亦作隧。在今山东肥城市南二十八里安临站。《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齐人灭遂”。即此。古国名。春秋小国。妫姓。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南。为齐所灭。《春秋》庄公十三年(前681年):“
①一名凤山。在今安徽宁国县南。《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鸡山“在宁国县南五里。峰峦秀拔,县治之镇山也”。②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寰宇记》卷19章丘县:“晏谟《齐记》云:卫国县南有鸡山,人云:昔有神鸡晨
1935年改陇川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夏秋在今云南陇川县东北四十九里杉木龙,冬春驻今陇川县西南四十八里章凤街。1949年迁治城子镇。1952年改陇川县。见“陇川设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