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驿
南宋端平间置,属宁化县。即今福建宁化县南石牛。《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宁化县:石牛驿在“县南七十里。以傍有石牛而名”。为通往长汀县的交通要道。清雍正十二年(1734)驿废,改置石牛巡司于此,并兼理驿务。
南宋理宗端平年间置,即今福建省宁化县东南石牛。元改为石牛站,明复改为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石牛巡检司于此。
南宋端平间置,属宁化县。即今福建宁化县南石牛。《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宁化县:石牛驿在“县南七十里。以傍有石牛而名”。为通往长汀县的交通要道。清雍正十二年(1734)驿废,改置石牛巡司于此,并兼理驿务。
南宋理宗端平年间置,即今福建省宁化县东南石牛。元改为石牛站,明复改为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石牛巡检司于此。
北宋置,属闽县。即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闽安。地当海水潮汐与马江相汇处,为省城福州的门户。《元丰九域志》 卷9福州闽县有闽安镇。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巡司于此。嘉靖中,倭寇突犯闽安,参将尹凤击败之;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防风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 防风氏后至, 禹杀而戮之。”即此。
一作虎獐屯。即今辽宁大石桥市北虎庄镇。1900年7月义和团及清军与俄国侵略军战于大石桥。金山岭失利,俄兵焚烧此屯,商民损失甚巨。
即吐延川。今陕西延川县北秀延河。《方舆纪要》 卷57延川县: 吐延川 “一名哥基川。番语亦谓之濯筋水”。
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方舆纪要》卷96福安县:白石镇在“县北七十里。有巡司,成化八年置。有城。嘉靖中,移置于县南百五十里黄崎镇”。②北宋置,属石康县。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六十里白石山下。③一名
亦作扶南。指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一带。《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乌浒、狼㬻,夫南、西屠。”刘逵引《异物志》注:“夫南特有才巧,不与众同。”
古百越的一支。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史记·南越列传》: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寰宇记》:“永嘉为东瓯,郁林为西瓯。”一说即骆越,梁顾野王《舆地志》:“交趾
北周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唐贞观八年(634)属郎州,开元五年(717)复属南宁州。后升为威州。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云南省嵩明县南。属戎州。天宝末废。
清置,属承德府。即今河北隆化县东南五十里中关镇。在河北省隆化县东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关,人口1640。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设行宫、关卡于此,处承德、隆化之间,五川、
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方舆纪要》卷26庐州府合肥县:紫蓬山在“府西七十里。一名李陵山,以山上有李陵庙也”。又称紫蓬山。在安徽省中部肥西县境。据《紫蓬山志》载,三国时魏将李典曾在此屯兵。李陵,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