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漆河
一名晶河。即今新疆精河县之精河。《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西林守捉,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3:“石漆河或晶河之旧称。”
一名晶河。即今新疆精河县之精河。《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西林守捉,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3:“石漆河或晶河之旧称。”
①今福建北部交溪上源之一寿泰溪之支流。源出浙江泰顺县西,东南入寿泰溪。《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白溪在“县西四里。出天关山,绕城西而南,经县南十五里文笔峰下,西南流达福建寿宁、宁德县境,入于海”。②在
明置,在今四川纳溪县南三十里永宁河西岸渠坝乡。
明洪武二年(1369)改钟离县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次年改为临淮县。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属临濠府。三年改名临淮县。
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北。《新唐书·地理志》: 内乡县 “有岵山”。《宋史· 孟珙传》: 南宋绍定六年 (1233),宋将孟珙料金将武仙,“将上岵山绝顶窥伺”,乃设伏破之。即此。
唐开元十六年(728)改赤水军守捉置,属河西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元和志》卷40凉州:大斗军“因大斗拔谷为名”。后废。唐军镇名。开元十六年(728年)以赤水守捉改置,在今甘肃省永昌县西。因
一名则拉宗。又作则冈宗。即今西藏林芝县西南嘎玛。《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则布拉冈城“在喇萨东南八百七十里”。
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板桥村。平绥铁路 (今京包路) 有大台支线通此。②亦作版桥。唐末汴州城西军事要地。在今河南开封市西。《旧唐书·马燧传》: 大历十一年 (776),马燧平定汴州,让功于李忠臣,“
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明通镇 (明通井)。《清一统志·太平厅》: 明通关 “在厅东二百里。明置巡司。今裁”。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湛口江水出府东南四十里留池坑,有赤江水流合焉。东流五十里合大江。水浅而清,因名。”
即何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屈霜你迦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何,或曰屈霜你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