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峪口
在今山西广灵县南直峪村南。《清一统志·大同府》: 直峪口 “在广灵县南十五里直峪山下。两岸壁立,一径幽杳,路达灵邱县。旧有兵戍守”。
在今山西广灵县南直峪村南。《清一统志·大同府》: 直峪口 “在广灵县南十五里直峪山下。两岸壁立,一径幽杳,路达灵邱县。旧有兵戍守”。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积石军置,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黄河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尖扎、贵德、同仁,甘肃临夏、夏河等市县地。西夏迁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积石镇)。《元史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祥顺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黑龙江通河县: “县属祥顺山,距县市七十五里。”
在今广东高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南宫岭在 “府南一里。山形园秀,下临江”。
在今新疆吐鲁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汉高昌壁,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设高昌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 (442),北凉残余沮渠氏入据其地。和平元年 (460) 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唐贞观十四年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元代译称纳里速,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明代撤宣政院建制,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后藏地区; 洪武六年 (1373) 遣使往阿里招降,八年 (1375) 置
又名漓山、沈水山、象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方舆纪要》 卷107临桂县: 漓山 “山魁然拔起,横障江上,郡人名为象鼻山。以山突起水滨,形如象鼻也。明初围静江,别将朱亮祖屯于东
又名山神庙。在今辽宁北宁市城西三里山坡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清一统志·锦州府》载:北镇庙“在广宁县西医巫闾山之阳,去山五里余,距城三里余。舜封医巫闾山以镇幽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北。《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湖光岩 “在县东南七十里。本名净湖岩。湖畔峰岭壁立,瞰湖为岩,其在湖西绝壁中者曰白云岩,宛如城门。其前湖水澄澈,人迹罕至。宋建炎中,丞相李
北周天和二年 (567) 置,属汶山县。在今四川汶川县南漩口镇。《元和志》 卷31彭州导江县: 蚕崖关 “在县西北四十七里。其处江山险绝,凿崖通道,有如蚕食,因以为名”。《方舆胜览》 卷55永康军:
又作米水。即今云南马龙县和曲靖市北阿幢河。汉至南朝称迷水。《汉书· 地理志》 铜濑县:“谈虏山,迷水所出,东至谈稿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