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马城

白马城

①三国吴筑,为沿江戍守要隘。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一说在今燕子矶附近。宋《景定建康志》卷20“白马城”条引《金陵故事》云:“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一在石城左, 一在白马城。”

②北魏置,即今山西临汾市。《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径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故世谓之白马城。今平阳郡治。”北魏、唐晋州皆治此。

③在今甘肃成县西南。《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太和二年(367),羌敛岐叛坚,坚遣南安太守邵羌讨敛岐于略阳,“敛岐奔白马”。西秦建义元年(385)乞伏国仁于此置白马郡。《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成县:白马城“本白马氐羌所居, 因置城于此”。

④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老城乡。亦曰白马戍。即汉阳平关。《水经·沔水注》:“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


(1)北魏置,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为平阳郡治所。此后历代为府、州、郡治所。(2)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燕子矶附近。三国吴筑,为沿江戍守要隘,并筑烽火台于此。(3)又称浕口城、阳平关、阳安关。在今陕西省勉县(菜园子)西老沔县、白马河入汉水处。为汉中盆地西边门户,川、陕交通要道。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使其弟卫守此;二十三年刘备取汉中,驻军于此。南朝宋、北魏曾设华阳郡治此。隋开皇中改置白马关,后又改名百牢关。


猜你喜欢

  • 武障市

    在今湖南双峰县西南。明置巡司于此。清废。

  • 泉亭

    即春秋时戎人泉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僖公十一年》 杜注: “今伊阙北有泉亭。”即此。又称前亭、前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

  • 亦河

    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元刘郁《西使记》:契丹故居“有河曰亦,运流汹汹东注”。即此。

  • 酸枣河

    古名望川源。又名马坝河。即今四川温江县北之江安河。《清一统志·成都府一》: 酸枣河“自岷江分流,东南径郫县南,温江县北,又东南径双流县东,又东南至华阳县界入府河。俗名新开河”。

  • 新畤县

    西魏大统四年 (538) 置,属宁夷郡。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南十里新畤坊。北周明帝元年(557) 省入宁夷县。古县名。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属咸阳郡。西魏属宁夷郡。西魏末属秦郡。北周废。

  • 刘家渡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三十五里长江滨之刘渡镇。清乾隆《无为州志》卷4《津梁》:刘家渡“在城南四十里”。

  • 永寿县

    ①三国蜀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西晋元康末(299)为永昌郡治。南齐属永昌郡。梁末废。②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广寿县置,属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五里永寿村。隋开皇三年

  • 水帘石堡

    即今陕西彬县西北水帘乡。《清一统志·邠州》:水帘石堡“在州西十里明岨山上。南北朝时,土人凿以避兵,依山直上数丈,入石洞中,有石乳丈余,透出山顶”。

  • 利国驿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宋设利国监于此。明设驿站,称利国驿。产优质铁、铜等矿。还有煤、石灰石等。

  • 康狼山

    ①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八十里。《水经·沔水注》: “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山与荆山相邻。”②在今甘肃临洮县北。《晋书· 乞伏乾归载记》: “炽盘以长安兵乱将始,乃招结诸部二万七千,筑城于康狼山以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