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58南安府: 神桥 “在上犹县治西南。宋咸淳间,邑人建木桥,跨三江上。每春涨多漂溺。后邑令赵明甫开新路避其险,造桥于此,成功之速若有神助,故名”。
北宋熙宁元年 (1068) 改擦珠堡置,属秦州。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熙宁五年(1072) 割隶通远军,改为通渭砦。
亦名雁江。即今四川什邡、广汉等县市境之鸭子河。《方舆胜览》 卷54汉州: 雁江 “在雒县南。曾有金雁,故名”。《清一统志 · 成都府一》: 金雁河 “亦名雁江。自什邡县西南发源,俗名鸭子河,东南流四十
北宋置,属贵池县。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八十里。以近秀山而名。(1)古镇名。宋置,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西南。(2)今镇名。在云南省通海县中部偏东。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1万。以在秀
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三里。水中石如伏鼋怒鼍。《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 (前662),季友以公命酖叔牙,“饮之,归及逵泉而卒”。
一名武翟山。又名紫云山。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二十八里。山下有武氏墓,前有石室,四壁有举世闻名的武梁祠画像。墓为汉从事武梁、吴郡丞武君、敦煌长史武斑、执金吾丞武荣之葬所。武氏祠建于东汉末年。宋代文学家欧阳
西魏改仪隆县置,为隆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北。北周保定四年 (564) 复为仪隆县。
永定三关之一。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三十四里后坪。《明史·地理志》 慈利县:“西北有龙伏关,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
清道光二十年(1840)置,属广西直隶州。治所即今云南丘北县。民国《丘北县志》:“丘,阜也,高也。境内诸山,唯暮冶峰极高,治城在暮冶之北,故曰丘北。”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
即今四川会理县南之会川河(城河)。《清一统志·宁远府一》:王虚河“在会理州城东。源出州北分水岭,南流经玉虚山……又南经白马口,入金沙江。州境之田,资其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