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篱堡
在今陕西合阳县东二十五里。《资治通鉴》: 唐贞元元年 (785),“ (马) 燧与浑瑊、韩游瑰进军逼河中,至焦篱堡”。胡三省注: “焦篱堡,在河中府河西县西。”
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北。唐贞元初马燧讨李怀光,入长春宫,进营焦篱堡,即此。
在今陕西合阳县东二十五里。《资治通鉴》: 唐贞元元年 (785),“ (马) 燧与浑瑊、韩游瑰进军逼河中,至焦篱堡”。胡三省注: “焦篱堡,在河中府河西县西。”
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北。唐贞元初马燧讨李怀光,入长春宫,进营焦篱堡,即此。
北宋熙宁三年(1070)析庐江、巢二县地置,为无为军治。治所即今安徽无为县。《方舆胜览》卷48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因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为无为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无为州。1912年废州为县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史记·乐毅传》: “而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古邑名。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高密市西南。《史记·乐毅列传》: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亡之
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1913年改为百色县。(百bó) 1912年升百色厅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1913年降为百色县。
亦作邛部川。唐、宋四川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宋代为黎州属部。住牧在今四川越西县境。《宋史·蛮夷传四》:“邛部川蛮,亦曰大路蛮,亦曰勿邓。……(开宝)四年,黎州定远兵士构叛,聚居鹿角溪, 阿伏令弟游击将
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东蚂蜒河支流东亮珠河。源出张广才岭西麓。北流入蚂蜒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 卷25: 妈言河 “又北流,有虽哈河来会”。
①西汉景帝元年(前156)置平陆侯国,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地节元年(前69)国除,改为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②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移乐平县寄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改思南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水德江长官司 (后改安化县,即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州思南、德江、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
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东。清为扎赉特旗札萨克驻地。1936年日伪统治时扎赉特旗移治音德尔(今扎赉特旗驻地音德尔镇)。
明洪武六年 (1373) 改昌宁县置,属重庆府。治所即今四川荣昌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53: 荣昌县 “以介于荣、昌二州之间为名”。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在重庆市西部,面积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清嘉庆十六年(1811)为噶玛兰厅治。光绪元年(1875)改为宜兰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