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河南陕县老城东北侧。春秋时为晋邑。《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30),郑烛之武见秦伯曰: “许君焦、瑕,朝济而设版焉。” 杜注: “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战国属魏。《史记·魏世家》: 襄王五年 (前314),秦 “围我焦、曲沃”。《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故焦城在陕县东北百步古虢城东北隅,周同姓也。”《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陕县: “有焦城,故焦国。”

②西周初封国,姜姓。即今安徽亳州市。《史记·周本纪》: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春秋为陈邑。《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637),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秦置谯县。《史记·周本纪》 裴骃 《集解》 误作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古国名。(1)西周初封国。姜姓。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春秋为陈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焦、夷,城顿而还”。秦置谯县。《史记》裴骃《集解》误以为在今河南省陕县西。(2)周初封国。姬姓。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后又属秦。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因焦水而得名。《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年):烛之武见秦伯曰:“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杜注:“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史记·魏世家》:襄王五年(前314年),秦“围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秦本纪》: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皆即此。


猜你喜欢

  • 十字路镇

    即今山东莒南县治。西汉置高乡侯国于此。明、清置十字路巡司。(1)在山东省莒南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镇人民政府驻十字路,人口10万。古时因地处两大道十字相交处,故名

  • 八素溪

    武义江支流。在今浙江武义县东北、金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3武义县:八素溪“出县北八素山,流入金华县境,为松溪之上源”。

  • 怀

    春秋郑邑,后属晋。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周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 其中有“怀”。宣公六年(前603),“赤狄伐晋, 围怀”。战国属魏。《史记·秦本纪》:昭襄王

  • 广梁郡

    南朝梁绍泰元年(555)置,治所在石封县(今安徽广德县)。陈永定二年(558)改为陈留郡。《陈书·陈详传》:“高祖东征杜龛,详别下安吉、原乡、故鄣三县。龛平,以功授散骑侍郎、假节、雄信将军、青州刺史,

  • 热河厅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直隶省。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十一年 (1733) 改为承德州。乾隆七年 (1742) 复置热河直隶厅,四十三年 (1778) 改置承德府。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

  • 北坼镇

    即八坼镇。今江苏吴江市南二十里八坼镇。

  • 利济山

    在今四川屏山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中,讨邛部腻乃,周于德追白禄兵至马蝗山,“乘势攻木瓜夷,射杀白禄。追至利济山,雪深数尺。于德先登,复大败贼,毁其巢”。古山名。约在今四川省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

  • 都头箐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十里。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30彭水县: 都头箐,“《县志》: 与酉阳、湖北接界。危峰耸峙,高与云齐。路达其顶,两旁崖溜涓滴,盛暑不干,行人彳彳其中,时虞倾跌”。

  • 鱼丘驿

    在今山东高唐县东。《方舆纪要》 卷34高唐州: 鱼丘驿 “明初置马驿于此”。

  • 兀罗思

    即斡罗思。指13世纪初期基辅罗斯等公国。约当今乌克兰基辅、俄罗斯莫斯科一带。《元史·阔里吉思传》:“曾祖八思不花,从攻乃蛮、钦察、兀罗思诸国。”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