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台

灵台

①西周文王修筑,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接户县界。《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乃舍诸灵台”。即此。《三辅黄图》卷5:“周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

②西汉太初四年(前101)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阿房宫南。《三辅黄图》卷5:“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侯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

③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故雷泽县西南四里。《汉书·地理志》 济阴郡成阳:“有尧冢、灵台。”《水经·瓠子河注》:“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水经注疏》:“守敬按:据后汉《尧母碑》文云,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遂以侯伯,恢践帝宫。庆都仙殁,盖葬于兹,欲人莫知,名曰灵台。则灵台,尧母冢也。”

④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元元年(56),“是岁, 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李贤注引《汉宫阁疏》:“灵台高三丈,十二门。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


(1)古迹名。(1)西周文王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沣河附近。《诗经·大雅》:“经始灵台,经之营之。”(2)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南。西汉永始四年(前13年)筑,本名清台,后改灵台。(3)东汉中元元年(56年)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古洛阳城南。(2)村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部、滆湖东岸。属寨桥镇。人口 2000。相传晋郭璞尝在此钓鱼,每日一钓,必得大鱼。晋帝称之为“灵台”。俗称“灵台十八村”。有公路通周围乡镇。


猜你喜欢

  • 黄尖山

    即黄崄山。在今山西岚县西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 黄崄山 “在岚县 (旧治) 西南二十五里。一名黄芊山。又名黄尖山”。

  • 马头汛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马头镇。《清一统志·六安州》:马头汛巡司“在州北六十里。本朝乾隆五十四年置”。

  • 石佛山

    ①即今江苏徐州市西南云龙山。其东南岭有大石佛,俗因谓之石佛山。《新唐书·时溥传》:景福二年(893),朱全忠遣子友裕击时溥于徐州,后“全忠使庞师古代友裕,溥分兵固保石佛山,师古攻拔之”。即此。②在今四

  • 滆湖

    一名西滆湖。俗名沙子湖。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宜兴市西北滆湖。晋郭璞 《江赋》: “具区、洮、滆。” 《水经·沔水注》: “五湖谓长塘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 《寰宇记》 卷92常州武进县: 滆

  • 全椒县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三国魏废。西晋复置,属淮南郡。东晋废。隋大业初改滁水县复置全椒县,属江都郡。唐属滁州。明洪武初废。十三年(1380)复置,仍属滁州。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

  • 东里

    在今河南新郑市城内。春秋郑大夫子产所居。《论语·宪问》:“东里子产润色之。”何晏《集解》:“子产居东里,因以为号。”邢昺《疏》:“东里,郑城中里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内。春秋郑国大夫子产居此,世称东

  • 丰收铺

    即今四川忠县西北丰收乡。清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2:丰收溪场“距城七十里”。

  • 小岘戍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宋书·殷琰传》: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刘)勔与诸军分营城外,黄回立航渡肥水,(杜)叔宝遣马步三千,欲破航,并栅断小岘埭,回击大破之,焚其船栅”。即此。

  • 流芳

    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北部。属流芳街道办事处驻地。人口8000。原流芳镇人民政府驻地。因昔有榨油坊名油芳岭,后演变为今名。主产稻、豆、蔬菜。有机械、化肥、塑料、采石、砖瓦等业。黄宜高速公路和纸武

  • 鹅鸭池

    又名悬瓠池。在今河南汝南县北二里。《新唐书·李愬传》: 元和十二年 (817),李愬袭蔡州,“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