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道
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天水县 (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礼县、宕昌、舟曲、文县以东,通渭、秦安、清水以南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治天水县(今甘肃天水市)。属甘肃省。辖天水、秦安、清水、徽县、两当、礼县、通渭、武山、伏羌、西和、武都、西固、文县、成县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武山、礼县、宕昌、陇南、文县等县市以东,通渭、秦安、张家川等县以南地区。1927年废。
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天水县 (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礼县、宕昌、舟曲、文县以东,通渭、秦安、清水以南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治天水县(今甘肃天水市)。属甘肃省。辖天水、秦安、清水、徽县、两当、礼县、通渭、武山、伏羌、西和、武都、西固、文县、成县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武山、礼县、宕昌、陇南、文县等县市以东,通渭、秦安、张家川等县以南地区。1927年废。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三里陵山主峰东坡。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之墓。1968年发掘,墓葬凿山为陵,依岩建墓,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规模宠大,随葬品豪华奢侈,两墓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其中最著名的有
南宋末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
亦作须朐。周代国名。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春秋时为邾所灭。《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 二十二年 (前638),“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皆此。古
即今安徽和县西北香泉乡。清光绪 《直隶和州志》 卷4: 香泉镇 “旧名平疴镇,州北四十里”。
在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西南海滨。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赤溪厅西南有铜鼓汛。
元升结安峒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结安。明属太平府。1916年废入镇结县。元升结安峒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东北结安。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后废。
亦作鹿儿峡山、鹿儿岭。在今河北承德县(下板城) 东北东山咀乡。《元史·顺帝纪》: 至正二十四年 (1364),“皇太子至路儿岭,诏追及之,还宫”。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新安县东磁涧乡老井村东北一里邙山之巅。明伊励王朱㰘,洪武二十一年(1388)生,永乐十二年(1414)薨葬魏山。墓冢尚存。此墓解放前被盗,今盗洞犹存。墓道终端横砌石条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吴江县: 莺脰湖 “在县南四十里。湖之上流,纳烂溪、荻塘诸水,出平望安德桥,汇流成湖,形如莺脰,故名。亦曰莺斗湖。南达汾湖,北接太湖”。
唐贞观十三年 (639) 析琼山县置,属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海市西。贞元七年 (791)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海区西,属琼州。贞元七年(791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