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汤

温汤

①在今河北蔚县北。《魏书·陆丽传》: 和平时,为侍中司徒,“疗疾于代郡温泉”。《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 又屈径其城北。王莽更名安德也。《魏土地记》 曰: 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汤,疗疾有验。” 《清一统志·宣化府》: 温汤 “在蔚州北”。

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南。《魏书·常爽传》: 太延五年 (439),“爽置馆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京师学业,翕然复兴”。《清一统志·大同府》:温汤 “在大同县西南五里”。

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533),“魏主狩于嵩高,己已,事温汤”。胡三省注: “历嵩高而南,唯汝州梁县温汤。” 又仪凤元年 (676) 二月,“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胡三省注: “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又有黄女汤。帝置温泉顿。”

④即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华清池。北周宇文护于此建皇堂石井,隋文帝又修屋宇,并植松柏千余株,形成著名风景名胜区。《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十一年 (579),“周天元 (宇文阐) 如温汤”。胡三省注: “即骊山温汤,在骊山西北。” 又隋开皇十五年(595),“上幸温汤”。皆即此。唐贞观十八年 (644)建温泉宫 (又名汤泉宫)。

⑤在今陕西周至县境。《隋书·地理志》 盩厔县: “有温汤。” 北周温汤县以此名。


集镇名。在江西省武宁县城西北部。上汤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10。清顺治年间余姓建村,以村边有温泉而得名。盛产油茶。多水电站。有温泉疗养院和非洲鲫鱼越冬鱼池。公路东南接柯龙公路。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顺宁砦

    北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四十里顺宁。《宋史·徽宗本纪》: 崇宁四年 (1105),“夏人寇顺宁砦,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破之”。即此。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巡司于此。后废。

  • 富林镇

    即今四川汉源县。民国 《汉源县志》 卷2: 富林镇 “旧称富林营,在治南六十五里富林乡。唐、宋为阳山县,通望县治。明为大渡河守御千户所治。万历间迁入城。清康熙间定其场期,设场最早,今改为镇”。1952

  • 罗罗斯宣慰司

    亦称罗罗宣慰司。元至元十二年(1275) 置,属四川行省,寻改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建昌路 (今四川西昌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大凉山及金沙江以西地区。明洪武十五年(1382) 废,改置建昌卫。又

  • 琴台 (臺)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南屏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二》: 琴台 “怪石耸秀,上有石壁,刻米元章 ‘琴台’ 二大字”。②在今山东单县东南一里旧城北。《寰宇记》 卷14单父县: “琴台在县北一里,高三丈,即子贱

  • 围坊遗址

    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六里。其地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铜器、石器、骨器、陶器等近百件;有铜刀、铜耳环、石簇、穿孔石斧等。经鉴定,约有四千余年历史。

  • 哈姜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1949年置星川设治局治此。

  • 白邙山

    亦作白卯山。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支流纳墨尔根河流域一带。杨荣《北征录》: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北征阿鲁台,至答兰纳木儿河,“宁阳侯陈懋、忠勇王王金忠亦还,奏曰:臣等引兵抵白卯山,咸无所遇”。《

  • 招州

    辽开泰三年 (1014) 以女直户置,属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古城。元张德辉 《纪行》 载和林城之北、吾误竭脑儿西有一辽代小故城,应即招州。辽开泰三年(1014年)以女真户

  • 黄涌头营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顺德县: 黄涌头营 “亦在县南。四面环海,设兵戍守。所辖有仰舡冈、三沥沙等哨,接新会县界”。

  • 永安溪

    灵江上游之名。在今浙江仙居县南。《元和志》卷26台州乐安县:乐安溪“源在县西冯溪山,流经县南,又东入临海县界”。合灵江。灵江上源。在浙江省仙居县境内。源出括苍山北,自西向东流贯仙居县。南北岸有曹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