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错水
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九年 (645),亲征高丽,“上至蒲沟驻焉,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胡三省注: “蒲沟、渤错水皆在辽泽中。”
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九年 (645),亲征高丽,“上至蒲沟驻焉,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胡三省注: “蒲沟、渤错水皆在辽泽中。”
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8.1万。镇人民政府驻厚坡,人口 1930。原名槲叶坡,简称槲坡,讹传为后坡,后改称厚坡;一说早年此地有一姓海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地当浙、闽之冲。《明史·沐英传》:“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即此。②一名大关。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铅山县接界。地当江、闽襟要,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
①西晋改涪县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晋书· 孝怀帝纪》:永嘉五年 (311),“李雄攻陷涪城,梓潼太守谯登遇害”。即此。东晋移梓潼郡于此。南朝宋复为涪县。②南朝梁置,为始平郡治。
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卡攻乡。清康熙六年(1662)建,为霍耳十三大黄教寺院之一。“大金”,藏语意为“兴旺发达”之地。民国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民国十九年(1930),发生大金寺与果能寺矛盾,发展为汉
在今山西吉县东北桃园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三垢镇” 条下: 桃源镇 “在州城东北六十里。路通隰州大宁县界”。(1)在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江苏省最南端、紫荇塘两岸。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4.8万
即今四川彭山县北青龙镇。《方舆纪要》卷67仁寿县:龙爪驿在“县北百二十里。水道所经”。
即今河北三河市东二十里段甲岭镇,为遵化、玉田等县入京要道。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三河县图: 东有段家岭镇。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寒林箐“以竹树阴森而名”。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寿张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徙寿张县治此。1964年撤销寿张县,改为寿张镇。即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南寿张。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徙寿张县于此。
唐北室韦九部之一,属室韦都督府。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流域。《旧唐书· 室韦传》: “室韦,我唐有九部焉,所谓岭西室韦,……婆莴室韦。”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