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堡
①明于宋清平关故址置,在今甘肃环县西北六十五里。《清一统志·庆阳府二》: 清平关 “明置清平堡,嘉靖中移庆阳中路游击驻此”。
②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清一统志· 榆林府二》: 清平堡 “旧名砖营儿。明成化初,巡抚王锐置,城在山原,周三里八十步,门二,为极冲中地。本朝初设守备。乾隆四十六年裁,有经制外委分防”。
③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南。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横山县治此。
①明于宋清平关故址置,在今甘肃环县西北六十五里。《清一统志·庆阳府二》: 清平关 “明置清平堡,嘉靖中移庆阳中路游击驻此”。
②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清一统志· 榆林府二》: 清平堡 “旧名砖营儿。明成化初,巡抚王锐置,城在山原,周三里八十步,门二,为极冲中地。本朝初设守备。乾隆四十六年裁,有经制外委分防”。
③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南。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横山县治此。
在今海南澄迈县北。《方舆纪要》卷105澄迈县:“石鼓岭在县(治今老城镇)南七十里。岭上有二石,扣之若钟鼓然,声闻里许。”
即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驻地。明井坪守御千户所治此。《方舆纪要》卷44朔州:“成化二十二年筑,隆庆六年增修,周四里有奇。万历四年移朔州参将驻此。”即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南陡沟镇。文帝八年(前172),封淮南厉王子勃为安阳侯。即此。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南安阳县。西汉本始四年(前70年)封清河纲王子置,治今山东省武城县东北。属
又称麓川城。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方舆纪要》卷119陇川宣抚司:麓川城“旧麓川宣慰司治此。……(万历)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
又名居庸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层峦叠嶂,奇险天开。太行第八陉。《后汉书·耿弇传》:光武初,彭宠联匈奴,“胡骑经军都,(耿)舒破其众,斩匈奴两王,宠乃退走。(耿)况复与舒攻宠,取军都”。注:“军都,
①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东北谭石塬。大业初属延安郡,大业末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为北连州治。武德五年(622)移治濯筋川西南(即今延长县)。贞观二年(628
①南朝宋武帝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或广元市境。齐改为阳安县。②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化州、廉江、遂溪等市县境。隋开皇时废。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分乌程县置,与乌程县同为
又名永和窑。窑址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为五代至元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宋代窑业盛极一时。
又称二榆。为大、小二榆谷的合称。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东汉时为羌族居地。《后汉书·西羌传》:章和元年(87),迷唐率诸羌入陇西塞,“迷唐不利,引还大、小榆谷”。古地区名。大榆谷、
①东晋安帝时置,为新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一说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雁门镇。隋开皇初废。②南齐永元间侨置,为南新巴郡治。寄治阴平县(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梁废。③北魏置,属广苌郡。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