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路
蒙古太宗八年 (1236) 升涿州置,治所在范阳县 (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及北京市房山区地。中统四年 (1263) 复为涿州。
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升涿州置,治范阳县(即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州市、雄县及固安等地。中统四年(1263年)复降为涿州。
蒙古太宗八年 (1236) 升涿州置,治所在范阳县 (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及北京市房山区地。中统四年 (1263) 复为涿州。
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升涿州置,治范阳县(即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州市、雄县及固安等地。中统四年(1263年)复降为涿州。
当今哈萨克斯坦境之巴尔喀什湖(或吉尔吉斯斯坦之伊塞克湖)。唐李白《战城南》诗云:“洗马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李阳冰《草堂集序》:“中叶非罪,谪居条支。”
在今江西井冈山市(茨坪)东南三十里。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是通往遂川县的交通要冲。遂川县反动地方武装曾数次率部侵扰,都被击退。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东南约15千米。海拔600多米。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
即述昆县。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迷为述之讹。
明置,在今四川纳溪县南三十里永宁河西岸渠坝乡。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新唐书·地理志》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夏州北渡乌水……百二十里至可朱浑水源。又经故阳城泽、横刬北门、突纥利泊、石子岭,百余里至阿颓泉。又经大非苦盐池,六十六里至贺兰
①北宋置,属什邡县。在今四川什邡县西鸭子河西岸民主乡金羊村。②即今安徽东至县东北长江东岸吉阳。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东流县:“有香口镇巡检司,后移于吉阳镇。”(1)古镇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北
明永乐元年 (1403) 改腾冲府置,属金齿军民府。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宣德六年(1431) 直属云南布政使司。正统十年 (1445) 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 (1524)改置腾越州,十年罢司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后。《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叠泉“其泉下注盘石,三叠而后至地,亦名三级泉。游者谓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水,下级如五龙走潭,真天下绝景,非谷帘双瀑所可方”。又称三级泉、水帘泉。
西魏改南五部县置,属武阳郡。治所即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北周移治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七十里白龙江东岸)。隋属武都郡。唐属武州,大历后废。
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和通。《明太宗实录》卷142:洪武十五年二月载,“托温至佛思木隘口一百八十里,佛思木至胡里改一百九十里”。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