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涧水

涧水

①在今山西洪洞县南。《水经·汾水注》:“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西南径霍山南,又西径杨县故城北。……其水西流入于汾水。” 《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涧水 “有二源,一出岳阳县安吉岭,一出岳阳县堆金里,合而西流,至洪洞县南入于汾”。

②即今河南西北部涧河。与谷水会合后,二水互为通称,或称谷水,或称涧水。《尚书·洛诰》: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 《禹贡》: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涧水下游即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但对涧水上游河段诸家说法不一: (1) 《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新安县: “ 《禹贡》 涧水在东,南入洛。” 《水经·涧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南入于洛。” 指源出今河南新安县南东北流至洛阳西注入涧水之王祥河。(2) 伪孔传曰: “涧出沔 (应为渑) 池山。” 《水经·谷水注》: “谷水又东,左会北溪,溪水北出渑池山,东南流注于谷,疑即孔安国所谓涧水也。” 即指源出今河南渑池县西之涧水,东南流会谷水。(3) 《水经·涧水注》: “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 水源出今河南新安县东北,东南流至洛阳市西北与古谷水 (今涧河) 合流入洛。

③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茗盈州: “南有观音岩,涧水出焉,下流入于丽江。” 《清一统志 ·太平府》: 涧水 “在茗盈土州南。源出观音岩,过岩穿洞,直抵州南。又有三小涧水出山谷间,亦至州前合流,入养利州界。其水狭小,石岩层叠,不通舟楫”。


古水名。(1)即今河南省中部洛河支流涧河。(2)《尚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尚书·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所指下游即今洛阳市西洛水支流涧河的一段,上游各家解释不一:一说指今源出新安县南东北至洛阳市西注入涧河的王祥河;一说即今源出渑池县的涧河;一说即离山水,源出今新安县东北,下游入于今涧河。


猜你喜欢

  • 古城镇

    ①即今河北阜城县东二十里古城镇。西汉为阜城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99阜城县图:东有古城。②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古城镇。《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瑞金县:古城镇,“《舆程记》:县东南水行四十里之古城。又陆

  • 容城县

    ①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东汉废。西晋复置,属范阳国,寻废。北魏太和中复置,属范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废入范阳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为北义州治。贞观元年州

  • 灰亦儿千户所

    又作灰亦儿等处怯怜口千户所。元至治元年(1321)置,属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鹰房诸色人匠怯怜口万户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后废。

  • 塔甲渡

    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明史·地理志》会川卫: “南有塔甲渡巡检司。” 《方舆纪要》 卷74会川卫“松坪关” 条下: “ (黎溪) 驿东去七墩堡十五里,又八十里为塔甲渡巡司,又四十里为松坪关。”

  • 通元驿

    明置,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通远街。

  • 隔蒲潭镇

    在今湖北云梦县南十八里隔蒲镇。《清一统志· 德安府》: 隔蒲潭镇 “在云梦县南,临涢水”。在湖北省云梦县西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隔蒲潭,人口5960。春秋时蒲骚地,因涢水相隔

  • 鲁连村

    又名玉楼店。即今山东茌平县东北二十里望鲁店。《方舆纪要》 卷34茌平县 “马庄馆” 条下:玉楼店 “相传鲁仲连所居。亦名鲁连村”。

  • 五泉县

    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置,属澄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南。北周废。②隋末改金城县置,为金城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唐武德二年(619)为兰州治。咸亨二年(671)复改金城县。天宝元年(742)

  • 盖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盖冶。东汉永平二年 (59) 割属琅邪国。章帝时仍属泰山郡。西晋属东莞郡,元康元年 (291) 析置东安郡治此。北齐废。(1)古县名。西汉以故盖邑置,治今山东省

  • 颐乡

    当为赖乡。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史记·灌婴传》: “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 即此。《续汉书·郡国志》 苦县有赖乡。颐为赖之讹。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秦、汉之际灌婴会刘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