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涞水县

涞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永阳县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元和志》 卷18涞水县: “近涞水为名。” 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易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废入易县。辽复置,仍属易州。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中西部,北临北京市。属保定市。面积1644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7镇、8乡(含1满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涞水镇。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逎县,治今县城北,属幽州涿郡。三国魏改为遒县。北魏徙今治,属范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省入涿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析置范阳县,属易州;六年改名固安县,八年废;十年改置永阳县;十八年以境内涞水更名涞水县,属上谷郡。《元和郡县志》易州涞水县:“近涞水(今拒马河)为名。”唐至清属易州。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入辽,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入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省入易县。端拱二年(989年)地入契丹,复置涞水县。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5年属察哈尔省。1949年划归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并入易县、涿县。1962年复设,属保定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与山前平原过渡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拒马河流经全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棉花等。为省太行山玉米杂交和绒山羊改良基地、黄淮海农业开发区。工业有机械、水泥、挂毯、大理石加工等。京原、高易铁路,112国道及京昆、京获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明长城、龙门峡摩崖石刻、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等。


猜你喜欢

  • 鉴玄殿

    北魏平城北文明太后永固陵旁附设的殿宇。在今山西大同市北五十里方山上。《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五年 (481),“夏四月己亥,行幸方山。建永固石室于山上,文碑于石室之庭,又铭太皇太后终制于金册,又起

  • 初宁陵

    南朝宋武帝刘裕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紫金山东南麓。《元和志》卷25上元县: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在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墓。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其林门外其林铺。陵前尚存石麒麟、石天禄各一。

  • 双洎河

    上游为溱、洧二水,合流为双洎河。《方舆纪要》卷47洧川县:洧水“源出河南府登封县北阳城山,至禹州密县,又东流至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洎河,经长葛县北……又东经鄢陵、扶沟、西华县境而合于颍水”。今双洎河至扶沟

  • 绿眉水

    即今广西崇左县南江州河。《明一统志》卷85江州: 绿眉水 “在州治南。流入左江”。

  • 盐水

    ①又名白沙河、巫咸河、姚暹渠。源于今山西夏县南中条山,径盐池北入永济县五姓湖,又西入黄河。《水经·涑水注》: 盐水 “出 (安邑县) 东南薄山,西北流径巫咸山北。……其水又径安邑故城南,又西流注于盐池

  • 乞湿泐巴失海子

    即乞则里八海。今新疆福海县西北乌伦古湖。《元朝秘史》卷5:征乃蛮,“又追至乞湿泐巴失海子”。

  • 高阳郡

    ①东汉桓帝置,治所在高阳县 (今河北高阳县东)。后废。西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县(今蠡县南)。北魏改为高阳郡,移治高阳县 (今高阳县东)。隋开皇初废。②南朝宋侨置,属冀州。治所在高阳县 (今山东

  • 哈拉盖补隆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白彦花镇。“哈拉盖补隆”,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坡梁。20世纪30年代乌拉特前旗迁治于此。1958年迁今治西山咀镇。

  • 大蒙山

    在今安徽萧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9萧县:大蒙山“在旧县东二十里。其相接者,曰小蒙山”。

  • 百仞山

    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百仞山在“县西南五里。有峰独立,傍无依倚,高二百余丈。旧名独山,唐天宝中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