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金堂
在今广西藤县城北流河畔。宋初建于东山山麓,后迁今址。《舆地纪胜》 卷109藤州: 浮金堂“在镡津县 (今藤县) 衙东山”。宋苏轼被贬儋州 (治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获赦北归,从北流乘木筏至镡津县 (今藤县),曾与知州徐畴父子同游登临浮金堂,作 《浮金戏作》 长诗。
在今广西藤县城北流河畔。宋初建于东山山麓,后迁今址。《舆地纪胜》 卷109藤州: 浮金堂“在镡津县 (今藤县) 衙东山”。宋苏轼被贬儋州 (治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获赦北归,从北流乘木筏至镡津县 (今藤县),曾与知州徐畴父子同游登临浮金堂,作 《浮金戏作》 长诗。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
即今青海玛沁县东北拉加乡。1935年置同德县于此。民国许公武 《青海志略》 第七章: “拉加寺在贵德县之西南,为河南蒙古四旗贸易之中心,地当果洛克等五族运粮之孔道,形势扼要……二十四年改为同德县治。”
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红岩乡。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红岩砦“《光绪舆地记》:在城西一百四十里。驻把总”。
唐都督府之一。武德元年(618)于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置总管府,七年(624)改为都督府。贞观后督灵、盐(治今陕西定边县)两州。永泰元年(765)升盐州为都督府,仅督灵州。贞观二十年(646)至
即江卡宗。治所即今西藏芒康县。又称江卡宗。1950年由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嘎托。1960年与盐井宗合并为宁静县。1965年改名芒康县。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隅,汉水北岸。岸南即为三国魏伎陵城。《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木兰塞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塞,云: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塞,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
①在今河北衡水市东。《方舆纪要》卷14衡水县:长芦河“在县东,即横漳水也,亦曰胡卢河。旧自(深)州南流经县北,又东入武邑县境。今断续不常,涸溢无时,非复旧流也”。②又名沙河、西河。为长江支流。在今江苏
一名奇尔归图河。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北及和硕县境之清水河。《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 自州西南 “经新城馆,渡淡河,至焉耆镇城”。
北宋改宾化县置,属涪州。即今四川南川市。《宋史·蛮夷传》: 熙宁三年 (1070),转运使孙固攻南平僚,“复宾化砦,平荡三族。以其地赋民,凡得租三万五千石、丝绵一万六千两”。次年改为隆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