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八里淮河中。《南齐书·魏虏传》:建武二年(495),魏主宏攻钟离不拔,“乃分军据邵阳州,栅断水路,夹筑二城。右卫将军萧坦之遣军主裴叔业攻二城,拔之”。《梁书·武帝纪》:天监六年(
即今江苏邳州市东北二十七里官湖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邳州: “官河集在城 (今邳城镇) 东南八里。”
亦名温井。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唐杜光庭 《录异记》 卷6: “开州后倚盛山,东枕清江,泝江而北三十余里至温汤井。井水泉水,在北山上。麟德年因雷雨震霹,山脚摧裂,洞门自开。” 清魏源《圣武记》 卷9
①即古淯阳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南六十里白河东岸旧瓦店。清光绪《南阳县志》卷2:淯阳城,“今县南瓦店”。1955年移至今市南五十四里,1985年置瓦店镇。②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南三十五里瓦店乡。清嘉庆《安阳县
①古名江水、大江、汶江、渎江、平模水、导江、都江、武阳江。在今四川中部,为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禹贡》: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汉书·地理志》 蜀郡湔氐道: “ 《禹贡》 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
北宋建隆三年(962)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熙宁三年(1070)升为伏羌城。
即今河南获嘉县南三十二里亢村镇。清置驿丞及巡司于此。
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南长岐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化州有长岐圩。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长岐在“州南四十里”。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湖横乡驻地峡门村。《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峡门桥 “在县西南十三里。又西三里有峡门山,桥因以名”。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