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洞山

洞山

①即孤竹山。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 5永平府: 洞山 “其山产铁。有冶”。

②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同安乡西南。是我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唐大中时,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被尊为 “曹洞宗匠”。良价死后,唐懿宗追封他为悟本大师,诏令在普利寺后建墓,后人称价祖塔。寺庙雄伟,僧塔林立,世人称为洞天福地。


(1)山名。在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中国佛教禅宗之一曹洞宗发祥地。唐大中时,高僧良价禅师在洞山兴建普利寺,四方僧徒纷趋问法。宜黄县曹山本寂和尚尽得良价心印,广为阐发。良价被尊为“曹洞宗匠”,世称“洞山良价”。咸通十年(869年)良价去世,唐懿宗谥悟本大师,诏令建墓普利寺后,后人称价祖塔。洞山风景优美,寺庙雄伟,僧塔林立,有洞天福地之称。洞口牌楼上刻有“古洞云深”四字,进入洞口,逆葛溪而上,山泉顺新崖飞泻而下,形成银瀑飞练。山崖上有黄庭坚、苏辙等题咏,葛溪两岸有佛塔上百座。13世纪中叶,日本道元禅师来华学佛,由此曹洞宗传入日本。(2)区片名。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中部。范围大致为淮南火车站以西,老龙眼路以东,洞山宾馆以北,淮南铁路以南地区。因位于洞山脚下得名。为淮南市政治中心。市委、市人民政府、淮南矿务局等党政机关设此。通多路公共汽车。


猜你喜欢

  • 永兴集

    ①即今江苏阜宁县西南四十五里永兴集。清光绪《阜宁县志》卷2:“永兴集、朦胧镇均治西南四十五里。朦胧在射阳湖南岸,昔为巨镇,今废。与永兴集临湖相望。”②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五十里新集镇。清光绪《颍上县志》

  • 娄江

    ①原太湖尾闾之一,又名下江。晋顾夷 《吴地记》、庾阐 《扬都赋注》 与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等,皆以此为 《尚书· 禹贡》 三江之一。故道自今江苏苏州市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东北大致循今娄江及

  • 五雷山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与石门、桃源二县为邻。《清一统志·澧州》:五雷山“在慈利县南三十里。一名雷岳山。山最高,屏障环拱于县南。有龙头岩、虎踞石、会仙桥诸胜。道水出此”。为道教名山,与湖北武当山遥相呼应,又

  • 岚皋县

    1917年改砖坪县置,属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毗邻。属安康市。面积 1851 平方千米。人口16.8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闻家堰镇

    1930年置,属萧山县。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南二十里闻堰镇。

  • 平皋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为侯国,后改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里北平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东魏属武德郡。北齐废。古县名。本春秋晋邢丘

  • 大林軬山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大林軬山“在府西南腊石社,产白垩,攒峰叠巘,林木蔚荟,瑶人耕种其上。有岩如厦屋,容五六百人。门至逼仄,一人持戟而守,千人攻之不能入”。

  • 班班簇长官司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东求吉乡。一说今平武县境。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1 《边防记》: “ 《古迹志》 ……宋时分上、下、中潘三州。今阿失寨即上潘州,班班簇

  • 茨榆树

    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南茨榆城子。《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跑马城” 条下: “茨榆城距 (昌图厅) 城二十里。”

  • 王凤楼村

    即今山东平原县东王凤楼镇。1946—1950年初为平北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