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象池
又名初喜庵。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嵋山钻天坡上。清嘉庆 《峨眉县志》 卷2: 洗象池 “在峨山钻天坡上。原名初喜亭。寺左有石砌六方小池,即洗象池。因以名寺”。今寺为清康熙年间建。“象池夜月” 为峨山十景之一。附近为猴群栖居处,常在路边向游人索食,极为有趣。出寺往上行数里,有古木皮殿 (化成寺) 遗址。
又名初喜庵。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嵋山钻天坡上。清嘉庆 《峨眉县志》 卷2: 洗象池 “在峨山钻天坡上。原名初喜亭。寺左有石砌六方小池,即洗象池。因以名寺”。今寺为清康熙年间建。“象池夜月” 为峨山十景之一。附近为猴群栖居处,常在路边向游人索食,极为有趣。出寺往上行数里,有古木皮殿 (化成寺) 遗址。
1938年改龙镇县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北安镇(今黑龙江省北安市)。1939年伪满于此置北安省。1945年复置北安县,属黑龙江省。1960年改为北安市。旧县名。1939年改龙镇县置,治今黑龙江省北安市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驻地热扎卡东尼扎一带。藏语意为闪烁朝圣地、光辉圣地。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即今山东龙口市西北海中之㟂屺岛。 《清一统志·登州府》 作 “㟂㞦岛”。
①北周废高塘郡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半塔镇。隋开皇初废。②隋开皇三年 (583) 改高塘郡置,属熙州。治所即今安徽宿松县。十八年 (598) 改为宿松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安徽省宿松
在今甘肃徽县西。《魏书·肃宗纪》:北魏正光五年(524),“(莫折)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等攻仇鸠、河池两戍”。
即大理国建昌府。今四川西昌市。《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下:“唐为巂州,蒙氏为建昌府,蛮名木逵。”
在今四川南充市西五十里礼乐乡。民国《南充县志》卷1:五龙场“在治西五十里五龙山下。亦清初老场,当顺蓬大道”。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方舆纪要》 卷47延津县: 香台关 “在县北。地名沙门镇,有巡检司”。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 (前514) 置,治所在今山西沁县南三十五里古城。秦属上党郡。北魏移治今沁县西南故县镇,属乡郡。隋属上党郡,唐属潞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移治今沁县,为威胜军治。金天会六年
金源部落之遗。分布在今吉林东南部长白山地区。主要有讷殷、鸭绿二部。明季为满洲所并。《清史稿·太祖本纪》:癸巳(1593)九月,叶赫“乃纠约扈伦三部乌拉、哈达、辉发,蒙古三部科尔沁、锡伯、卦尔察,长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