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桥

河桥

①战国秦建。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史记· 秦本纪》: 昭襄王五十年 (前257),“初作河桥”。《正义》: “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

②西晋泰始十年 (274) 建。在今河南孟县南、孟津县东北黄河上。《晋书·杜预传》: “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 自东晋至五代,为兵家必争之要津。

③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黄河上。《后汉书·西羌传》: 东汉永元五年 (93),护羌校尉贯友 “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度兵击迷唐”。即此。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

④唐贞观中建,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河南陕县西北黄河上。唐代通称大阳桥。


(1)古桥名。(1)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与陕西省大荔县东大庆关间的黄河上。《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当是我国记载黄河上建桥之始。唐代称蒲津桥。(2)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河南省陕县西北黄河上。唐贞观中建。唐代称大阳桥。(3)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孟州市西南黄河上。西晋泰始中,杜预以孟津渡险,于富平津建浮桥,世称河桥。唐代称河阳桥。为兵争之地。历代屡毁屡建,北宋时尚存。(4)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黄河上。《后汉书·西羌传》:永元五年(93年),护羌校尉贯友“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度兵击迷唐”,即此。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2)集镇名。浙江省临安市西南部,昌化溪、蒲溪、昌南溪交汇处。河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50。 以桥为名。原为木桥,清康熙八年(1669年)易木以砖,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改石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今为钢筋混凝土桥。产茶叶、蚕茧、板栗、山核桃。有造纸、五金等厂。昔为唐昌首镇,水运码头,以竹木交易称著。公路通市区。


猜你喜欢

  • 梁山宫

    秦离宫。在今陕西乾县西北四十里瓦子岗。《史记· 秦始皇本纪》: 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始皇帝幸梁山宫”。《集解》: “在好畤。” 《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梁山宫俗名望宫山,在雍州好畤

  • 宿州卫

    明洪武十年 (1377) 建守御千户所,永乐七年 (1409) 改为卫。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后废。

  • 丹阳城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归州镇东南。《史记·楚世家》: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正义》:“《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水经·江水注》

  • 郡利部

    唐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尼古拉耶夫斯克 (庙街)一带。开元间属黑水都督府。《新唐书·黑水靺鞨传》: “黑水西北 (按,应为东北之误) 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

  • 李海务

    即今山东聊城市南二十六里李海务镇。清《乾隆内府舆图》:聊城县南有李海务闸。同治七年(1868)张宗禹率领西捻军在此抢渡运河,遭到失败。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南。清同治七年(1868年)张宗禹率领西

  • 洮阿铁路

    自洮安 (今吉林白城市) 至阿尔山 (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全长337公里。1929年开工兴建,1934年建成洮安至索伦段(称为洮索铁路)。1937年修至阿尔山,故称洮阿铁路。

  • 栖梧山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栖梧山 “在军城(今临江镇) 之西南三十五里。有观曰玉虚山,有灵茅、丹井”。《清一统地·临江府》 栖梧山 “在清江县 (治今临江镇) 西南三十里。绵亘

  • 大汶口遗址

    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六十里大汶口村南。地处大、小二汶水会合处。1959年首次发现,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后来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与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1982年定为全

  • 水南渡

    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水南渡乡。清置巡司于此。

  • 华中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的大部分,河南、浙江的一部分和湖南的一小部分。1938年春,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新四军一部挺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