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沱水

沱水

亦作沱江。《禹贡》 荆、梁二州皆有 “沱”。《汉书·地理志》 作 “江沱”。《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作 “沱水”。梁州沱水有二: 《汉书·地理志》 蜀郡郫县: “ 《禹贡》 江沱在西,东入大江;”汶江 “江沱在西南,东入江”。前者在今四川郫县西南,为古郫江之前身,为检江 (流江即岷江正流) 之别流,东出至成都还入流江。另说上游即今柏条河、毗河,自都江堰市别岷江东出,下游即今自金堂以下之沱江,至泸州市注入长江。后者在今四川汶川县西,相当今杂谷脑河。荆州沱水,《汉书·地理志》南郡枝江县: “江沱出西,东入江。” 在今湖北枝江县东; 古江水至此分为南北二派,南为大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南流日微,沱水转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此外,历代学者关于《禹贡》 的沱水还有多种解释。

②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道县境,北与潇水合。为古营水上游故道。《清史稿·地理志》 永州府江华县: “沱水在东,上源曰中河,自蓝山入,南屈而东,前河、后河皆流合焉,又西南径锦田所城 (今码市镇)。……又西北合冯水,今谓之练江水也,至县城东曰东河。西河曰萌渚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入道州 (今道县)。” 又,道县下载: “潇水在东,即古营水,又曰泥江,自宁远县入,西北至青口,与南源沱水合。”


古水名。《禹贡》荆、梁两州皆有“沱”。《汉书·地理志》作“江沱”,《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作“沱水”。据《汉志》、《水经》梁州沱水有二:一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一在今郫县西南。前者无考,后者或说即今郫江前身。古时此水自县西别清水河(古人以此为长江正流,称为流江),东出至成都入锦江。一说上游即今毗河,自都江堰市别岷江东出,下游即自今金堂县以下的沱江,至泸州注长江。荆州沱水在今湖北省枝江市东,古长江在此分为南北两派,南为长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江道变迁,沱水成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或说“沱”即长江决出的江流。此外历代学者对《禹贡》“沱”还有不少解释。


猜你喜欢

  • 可波水

    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榉溪。《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可波水“在射洪县东,合梓潼江。有可波池,在永泰县”。《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可波水“在县东。流入盐泉县界, 合梓潼水”。

  • 嗣溪山

    在今安徽旌德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旌德县: 嗣溪山 “在县东三十里,接宁国县界。连亘十余里,以山溪相嗣不绝而名。一峰峭峙,谓之龙峰。稍西曰石凫山,梅溪出焉,东北流入宁国县为滑渡水,而注于西溪”。

  • 锭钩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清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锭钩屿“屿产紫菜,澎民常往采焉”。

  • 黄蛇镇

    在今山西榆次市北。《旧唐书·刘武周传》: 唐武德二年 (619),“武周授金刚西南道大行台,令率兵二万人侵并州,军黄蛇镇”。

  • 狼牙须国

    即狼牙修国。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北大年一带。《隋书·赤土传》: “ (师子石) 又行二三日,西望见狼牙须国之山,于是南达鸡笼岛,至于赤土之界。”

  • 庙头塘

    即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七十里庙头镇。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全州图: 东北有庙头塘。

  • 下九台

    即今吉林九台市。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头道沟屯,又九台边屯”。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下九台为吉长路线主要驿站。”1932年于此置九台县。1988年改设九台市

  • 飞来殿

    俗称大庙。在今四川峨眉市城北四里飞来岗上。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宋、元时期遗物。内有北宋淳化四年(993)重修庙记和元泰定四年(1327)重修东岳庙记碑。殿正面檐柱三开间,长18.28米, 内柱分成

  • 长洮铁路

    即长白铁路。从吉林长春至洮安(今白城市)。

  • 准 (準) 噶尔部

    一名绰罗斯部。额鲁特四部之一。17世纪20年代后,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喇及其子巴图尔珲台吉在与和硕特部托辉特斗争中渐占优势,成为厄鲁特四部实际上的盟主。明崇祯十三年 (1640) 厄鲁特和喀尔喀蒙古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