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沙湖镇

沙湖镇

①北宋置,属黄冈县。在今湖北黄州市东南。《舆地纪胜》卷49黄州:沙湖,“东坡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后废。

②即三湖镇。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


(1)在湖北省仙桃市东南部。面积277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沙湖,人口1.1万。镇以驻地名。相传此地为一片沙滩,宋仁宗乘船经此时阳光照沙滩,赞叹为玉沙滩,故名玉沙。后此地有湖,改为沙湖。1949年设第四区,1958年设沙湖公社,1984年置镇。南临通顺河。主产稻、棉花,特产沙湖盐蛋、沙湖贝雕。有医用敷料、建材、农业机械、自行车零件、化工等厂。仙沙公路终点。纪念地和名胜古迹有红军坝、新石器时代沙湖遗址和明代魁星阁。(2)在广东省恩平市东北部。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沙湖圩,人口 6600。相传莲塘水昔日从镇境中部流过,形成沙滩、湖沼。清道光年间在此建圩,取名沙湖。明、清分属水东、长居、仕洞都。1912年属恩平县第五区,1935年属第四区。1957年设沙湖乡,1958年置沙湖公社,1983年称区,1987年改镇。地处潭江河谷平原台地区。主产稻,并产甘蔗、木薯、豆类及柑橙、蕉、荔枝和塘鱼。有石灰、水泥、五金、阀门、塑料、皮革等厂和煤矿。有公路接325国道。


猜你喜欢

  • 一作英氏。夏代封国。偃姓。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 夏本纪》: 禹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左传》: 僖公十六年 (前644),“齐人为徐伐英氏”。春秋时为楚所灭。古国名。夏封国,偃姓。又作英氏

  • 景亳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 金峰山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金峰山 “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形势耸秀,为金陵发脉之宗”。②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81新宁县: 金峰山 “上有大小芙蓉岭,亦名大小金峰山

  • 卢番静海军安抚司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北五里。明洪武六年(1373)改置卢番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为卢番长官司。

  • 善和镇

    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武德六年 (623),“突厥陷原州之善和镇”。即此。

  • 丰顺县

    清乾隆三年(1738)析海阳、揭阳、大埔、嘉应地置,属潮州府。治所在今丰顺县北丰良镇。《清一统志·潮州府》:丰顺县,“治丰顺镇, 因以为名”。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9年迁汤坑

  • 丁字沽

    在今天津市北红桥区北部,北运河西岸。《方舆纪要》卷11武清县:丁字沽“以三水会流如丁字也。沽东南去天津六十里”。又同书卷13静海县:丁字沽“在天津卫东北五里。自武清县汇白河之水注于直沽,今有丁字沽渡”

  • 唐场

    又名唐家场。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唐场镇。清嘉庆 《邛州志》 卷3大邑县: 唐家场在 “县南四十里”。出产腐乳有名。

  • 征 (徵) 通谷中路东水泉堡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 青宾县

    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