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汤沟镇

汤沟镇

①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灌南县西北汤沟镇。

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汤沟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无为州《乡镇图》:东有汤家沟。


(1)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210.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沟,人口280。1958年设汤沟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9年置镇。产烟叶、柞蚕茧。有机械、采矿等业。有公路通岫岩城。(2)在江苏省灌南县西部。面积27.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沟,人口 3000。古名营燕窝,后改名汤家寨,又易名汤家沟,简名汤沟。1949年属灌云县曙红区,1958年划归灌南县属白皂公社。1981年从白皂、孟兴庄公社析置汤沟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广植泡桐,享有“泡桐之乡”称誉。有酿酒、化工、塑料、纸合、轮窑等厂。特产“汤沟大曲”,有“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美誉。有公路通县城。纪念地有汤曙红烈士墓碑。(3)在安徽省无为县东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沟,人口 8300。以河沟旁多汤姓聚居得名。1949年置汤沟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镇。1992年三汊河、马渡二乡并入。产蔬菜和棉花。有机械、轧花、粮油加工等厂,军二、汤三公路交会于此。长江航运班轮通芜湖等地。(4)在安徽省枞阳县东南部。面积67.6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汤家沟,人口 6850。明、清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双溪,传明代有一汤姓渔民始居此,改名汤家沟。1949年设汤沟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镇。1992年陈洲乡、大新乡并入。产稻、棉花、小麦、油菜籽、藕、莲籽。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芦席编织、鞋帽等厂。镇区沿汤沟河北岸分布。有公路接铜安公路。水运通长江。


猜你喜欢

  • 骆谷关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十八盘岭南。控扼傥骆道,为秦岭南北交通要隘。《元和志》 卷2京兆府盩厔县: 骆谷关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武德七年,开骆谷道以通梁州,在今关北九里。贞观四年

  • 凌云 (雲) 阁

    亦名大佛阁、大像阁。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乐山大佛处。唐凿弥勒大佛后,建七层楼阁护之。明末阁毁。北宋苏轼 《送吕昌朝知嘉州》诗云: “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诗。”

  • 府州

    五代梁乾化元年 (911) 置,治所在府谷县(今陕西府谷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府谷县地。金废。元初复置,至元六年 (1269) 废。五代梁乾化元年(911年)置,治府谷县(今属陕西)。北宋属河东路。辖境

  • 驻岭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九十里。《方舆纪要》 卷97浦城县: 驻岭 “岭极高峻,路出崇安”。

  • 盘石卫

    明置,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盘石镇。《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 盘石卫在 “乐清县西南五十里……洪武二十年城周九里,嘉靖中增修,领所三”。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

  • 神鼎山

    在今湖南湘阴县东。《清一统志·长沙府》: 神鼎山 “在湘阴县东六十里。上有古井”。

  • 天华山

    即南华山。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四十里大坡村。巍峨挺拔,双峰对峙,为当地著名风景名胜区。

  • 石城里

    即今山西平顺县东北石城镇。清置巡司于此。

  • 曲罗

    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雅砻江弯曲地区。唐樊绰《云南志》卷1:“台登城直西有西望川。行一百五十里入曲罗。泸水从北来,至曲罗萦回三曲。每曲中间有麽些部落,以其负阻深险,承上莫能攻讨。泸水从曲罗南经剑山之西,又

  • 沙比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渚碧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沙比礁。1947年改名渚碧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