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汤沟镇

汤沟镇

①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灌南县西北汤沟镇。

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汤沟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无为州《乡镇图》:东有汤家沟。


(1)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210.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沟,人口280。1958年设汤沟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9年置镇。产烟叶、柞蚕茧。有机械、采矿等业。有公路通岫岩城。(2)在江苏省灌南县西部。面积27.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沟,人口 3000。古名营燕窝,后改名汤家寨,又易名汤家沟,简名汤沟。1949年属灌云县曙红区,1958年划归灌南县属白皂公社。1981年从白皂、孟兴庄公社析置汤沟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广植泡桐,享有“泡桐之乡”称誉。有酿酒、化工、塑料、纸合、轮窑等厂。特产“汤沟大曲”,有“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美誉。有公路通县城。纪念地有汤曙红烈士墓碑。(3)在安徽省无为县东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沟,人口 8300。以河沟旁多汤姓聚居得名。1949年置汤沟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镇。1992年三汊河、马渡二乡并入。产蔬菜和棉花。有机械、轧花、粮油加工等厂,军二、汤三公路交会于此。长江航运班轮通芜湖等地。(4)在安徽省枞阳县东南部。面积67.6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汤家沟,人口 6850。明、清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双溪,传明代有一汤姓渔民始居此,改名汤家沟。1949年设汤沟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镇。1992年陈洲乡、大新乡并入。产稻、棉花、小麦、油菜籽、藕、莲籽。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芦席编织、鞋帽等厂。镇区沿汤沟河北岸分布。有公路接铜安公路。水运通长江。


猜你喜欢

  • 火烘坡

    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明郭子章《黔记》卷8:火烘坡“古名和弘, 山石高峻,其气燥燠,虽隆冬登之,亦汗出浃背”。元置镇宁州治此。

  • 浮游岛

    一作蜉蝣岛。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北海中芙蓉岛。《元和志》 卷11掖县: 浮游岛 “在县西北四十里。遥望岛中海中,若蜉蝣然,故名”。

  • 萧垅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南大内乡东北头社村。原为高山族平埔人萧垅社。连横 《台湾通史·建国纪》: 南明弘光元年 (1645),“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设评议会”,其时归化番社中有 “萧垅社”。同书《经营

  • 白水塘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白水塘在“县西八十五里。阔三十里,周二百五十里。北接山阳,西南接泗州盱眙县界。亦曰白水陂,三国魏邓艾所作”。又作白水陂。在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北

  • 徐州市

    1945年析铜山县置,属江苏省。治所即今江苏徐州市。简称徐。在江苏省西北部、京沪和陇海两铁路交点。面积1.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037.7平方千米)。人口908.6万(市辖区167.3万)。辖云龙、

  • 恩容山

    在今云南师宗县北。《方舆纪要》 卷115师宗州: 思容山在 “州北五里。三峰峭拔”。

  • 清漳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洺州。治所在今河北广平县东北清漳。《元和志》 卷15清漳县: “南滨漳水,因以为名。” 唐会昌三年 (843)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肥乡县东

  • 合浦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 )置, 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东汉为合浦郡治。唐为廉州治。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废入石康县。咸平元年(998)复置,移治今合浦县(廉州镇)。元为廉州路治。明

  • 乌里雅苏台河

    在清乌里雅苏台南,城因河得名。即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扎布哈郎特(乌里雅苏台)南的博格登果勒。《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河“源出中后旗。西流东合一水,经乌里雅苏台城南,南纳舒鲁克河,北纳苏布拉河,

  • 曼允

    即今云南盈江县西南五十里芒允街。傣语“芒” 为村,“允” 为城,意即似城一样的大村。清光绪元年 (1875) 正月十七日,边民击杀英国侵略军翻译官马嘉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