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福县

永福县

①北魏黄兴初置,属建昌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境。太和十五年(491)属彭城郡。武定五年(547)改属蕃郡。北齐省。《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永兴废县”下载:“又有故县城,在(滕)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茱萸山北,今犹名故县集,疑即故永福也。”

②隋大业初改石梁县置,属江都郡。治所在今安徽天长市西三十里石梁镇。唐初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桂州。治所即今广西永福县。《元和志》卷37永福县:“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因以为名。”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隆庆五年(1571)改属永宁州。清复属桂林府。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④北宋崇宁元年(1102)改永泰县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泰县。《舆地纪胜》·卷128福州《县沿革》永福县引《国朝会要》:“崇宁避哲宗陵名,改曰永福。”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复改永泰县。宋时有银场。


(1)古县名。隋大业初改石梁县置,治今安徽省天长市西石梁镇。属江都郡。唐初废。(2)古旧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永泰县置,治今福建省永泰县。《舆地纪胜》,福州永福县引《国朝会要》:“崇宁避哲宗陵名,改曰永福。”属福州。元属福建路。明、清属福州府。1914年因与广西省永福县重复,仍改名永泰县。(3)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桂林市。面积 2807 平方千米。人口26.8万。辖4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永福镇。《大清一统志》:永福山“在永福县南五里。县以此为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永福县,治今址,属桂州。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清因之。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直属广西省。1949年属桂林专区。1953年撤百寿县并入永福县。1971年属桂林地区,1999年属桂林市。地处桂北山地与桂东北山地交接带,地形以山地为主,西半部为天平山系,西南部为喀斯特山区;东半部北段为谷地、丘陵,南段为驾桥岭。洛清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蔗、玉米、木薯、黄红麻为主。为罗汉果原产地。矿产有硫铁、铅、锌、铜、重晶石等。工业有水泥、化肥、制糖、制药、酿酒、饮料、胶合板、油脂化工、纺织器材、电力等。湘桂铁路、322国道及桂柳高速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永宁州城、百寿岩、窑田岭宋代窑址、凤山、月山岩、穿岩和苏桥汉墓、板峡湖、麒麟山风景区。


猜你喜欢

  • 东莞场

    在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东。《元丰九城志》卷9广州东莞县有东莞盐场。《清一统志·广州府》:东莞盐场“在新安县东。《县志》,东莞场旧在县南门外,即晋初司盐都尉司也,今移城东”。清设盐课大使。

  • 马家洲镇

    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南马市镇。清置巡司于此。

  • 小岭镇

    在今湖北十堰市西北。《清一统志·郧阳府》:小岭镇“在郧县西南四十里”。1970年划归十堰市。(1)在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部。面积15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岭村,人口1.2万。1947年

  • 平卢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开元七年(719)升平卢军使置,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

  • 火发岭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火发岭在府东北三十里。两山夹峙,形势崇绝。”

  • 八哈塔

    亦名白达、缚达、报达、巴黑塔场、八吉打。即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元史·宪宗纪》:三年(1253),“夏六月,命诸王旭烈兀及兀良哈台等帅师征西域哈里发八哈塔等国”。

  • 白米堰

    ①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朱珊泊”条下:白米堰“源出县东南五十里白米山下,导流西北,为灌溉之利”。《清一统志·徐州府二》:“白米泉源出白米山,西北流迂回二十里,入县南五里之双桥

  • 龙滩渡

    在今四川长寿县南,为长江津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长寿县:龙滩渡“在旧县前龙舌滩,通南川要路,上接巴江,下达涪州”。

  • 阳石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南。属东莱郡。东汉初废。

  • 水口

    ①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水口镇。清设兴宁营把总驻防。②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下田乡北之水口。清光绪《巫山县志》卷2:水口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宋时于此置水口监。今废”。(1)古地名。又称水口隘。在今广东省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