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修县

永修县

东汉灵帝时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西南。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昌州。八年省入建昌县。1914年改建昌县复置,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在今永修县西北艾城。1926年直属江西省。1949年迁今永修县(涂家埠镇)。


在江西省北部、鄱阳湖西岸。属九江市。面积 2035 平方千米。人口36.1万。辖12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涂埠镇。东汉中平中分海昏、建昌置永修县,治今涂埠镇西北7.5千米,属豫章郡。以“泮临修水,永受其利”之意命名。《名胜志》:永修县“以修水为名”。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废海昏县,移建昌县来治,治今艾城。隋省永修县入建昌县,属洪州。唐武德五年复置永修县,属南昌州;南昌州治建昌。八年废南昌州,复省永修县入建昌县,属洪州。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隶南康军。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建昌县为州,属南康路。明降州为县,属南康府。清仍明制。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因与四川省建昌县同名,改名永修县,属浔阳道。1927年属江西省。1949年属九江专区,县人民政府迁今址。1970年属九江地区,1983年属九江市。地处九岭、幕阜山余脉边缘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修水横贯县境中部,至吴城镇入赣江北支汇入鄱阳湖,水网密布,多湖泊。西部有大型柘林水库,并建有水电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棉花、油菜籽、花生、蔬菜等,为全国商品粮、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芝麻生产重点县。山地有森林。特产吴城大板瓜子、滨湖水牛。工业有电力、电机、采矿、玻璃、机械、化工、造纸、纺织、羽绒、食品等。所产“五洲牌”吊扇为工业名品。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及105、316国道纵贯县境,有虬上、永武等公路。赣江水运上达南昌,下经鄱阳湖入长江。有国家级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名胜古迹有柘林湖风景区、云居山真如寺、风雨桥、望湖亭、同安寺等。


猜你喜欢

  • 柏庙山

    亦名柏茂山。在今四川简阳市北。《新唐书·地理志》 阳安县: “有柏庙山。” 《清一统志 ·成都府一》: 柏茂山,“ 《旧志》: (柏庙山) 今曰柏茂山,在州东北八十里。峰峦卓立,为群山之首。盖庙茂声近

  • 香山崖银场

    北宋置,属东莞县。在今广东珠海市东北唐家镇。《元丰九域志》 卷9: 东莞县有 “桂角、香山崖二银场”。北宋属东莞,在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北。

  • 唐龙镇

    即唐隆镇。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黄河西二十里。

  • 严道县

    ①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荥经县西五里古城坪。 一说即今荥经县。《寰宇记》卷77严道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楚,徙严王之族以实于此地,故曰严道。”《汉书·文帝纪》:六年(前174),“十一月,淮南王长

  • 广苌郡

    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苌广县(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西岸广坪河口附近)。后废。

  • 石城后千户所

    明正统五年(1440)置,属雷州卫。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方舆纪要》卷104石城县:守镇石城后千户所“在县治西”。

  • 交河

    ①在今云南曲靖市北,为南盘江之上源。《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交河在“州南百七十里。《志》云,南盘江与䗶溪之水合流于此,故名。又十里为交水坝,其地为下蛮乡,与块步水合。交水税课使置于此

  • 牛毛坞

    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五十里牛毛坞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宽甸县图:东北有牛毛坞。

  • 明州府

    元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改庆元路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鄞县 (今浙江宁波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鄞县、慈溪、奉化、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明洪武十四年 (1381) 避国号讳,改为宁波府。

  • 麻尔江

    即麻江宗。今西藏尼木县北麻江。清乾隆《卫藏通志》 卷12作 “麻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