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殷墟

殷墟

商代后期都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水经·洹水注》: “洹水出山,东径殷墟北。《竹书纪年》 曰: ‘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二年 (前208),“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集解》 引应劭曰: “殷墟,故殷都。”20世纪30年代考古发掘,在此发现商代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以及包括二万多片甲骨在内的各种遗物。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作殷虚。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约2千米处。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其北的洹河两岸地区,东西长约6千米,南北宽约4千米。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称北蒙,亦称“”。直到帝辛(纣)亡国,共历273年。周灭殷后,渐趋荒芜,故称殷墟。《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项羽本纪》: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经考古发掘,发现小屯村北有宫殿遗迹,侯家庄一带有殷王族陵墓,出土十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遗物。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饰有夔龙纹和饕餮纹,通高 1.33 米,重达875公斤,为世界罕见的重器。还发现武官村大墓和祭祀坑、妇好墓及铸铜作坊、制骨作坊遗址等。现建有殷墟陈列室,展出大量殷代文物。近来新发现有规模宏大的殷代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安国县

    ①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安国市东南六里安国城。晋属博陵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景明二年(501)复置,属博陵郡。北齐废。②北齐改县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北安

  • 柘木场

    在今四川天全县西。《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碉门砦” 条下: “又西有柘木场,亦要口也。明初重茶市。洪武五年,命左都督徐增寿曰: 碉门拒河西口,道路狭隘,跋涉艰难,市马数少。闻自碉门出柘

  • 陕甘宁省

    1936年6月革命根据地改陕甘省置,省府驻环县北河连湾。10月辖区向甘肃、宁夏省境扩展,有华池、曲子、环县、固北、预旺、预海、安边、定边、盐池、赤安、赤庆十一县。1937年初省府迁驻曲子镇 (今甘肃环

  • 宁北赕

    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元改浪穹县。大理置,治弥茨(今云南洱源县)。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为浪穹千户。

  • 马村桥集

    即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四十里马桥乡。清光绪《永城县志》卷15《灾异志》: 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僧王亲攻马村桥”。民国初置县佐于此。

  • 七州

    唐置,治所在比景县(今越南义静省境)。贞观八年(634)改为景州。后废。

  • 三女河

    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三十里三女河乡。清光绪《丰润县志》卷9:三女河,“相传元末有姊妹三人,避兵乱,有兵追至,恐为所污,相携投河而死,因得名”。即此。

  • 普舍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新兴州。治所在普札龙城 (今云南玉溪市北十六里北城镇)。《元史· 地理志》: “普舍孙苴内附, 立本部为千户,十三年改千户普舍县。” 明洪武十五年 (

  • 安徽省

    清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左布政使置,寄治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治所迁安庆府(今安徽安庆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及江苏洪泽湖以西、以南地区。1949年分置皖北、皖南两行署区

  • 马渚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近洛阳汉魏故城北。黄河津渡处。《魏书·孝庄纪》:“北来军士及随驾文武,马渚立义。”即此。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为黄河津渡处。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尔朱荣奉魏主命南讨元颢,相持于河